《无声告白》读后感

作者: 牵着小猪去散步 | 来源:发表于2019-01-14 14:42 被阅读71次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小说《无声告白》是由华裔作家伍绮诗所作,这本书是伍绮诗耗时六年写就的第一本长篇小说。

詹姆斯,一个中国人。虽出生在美国,但他从不觉得自己属于这里。他父亲顶着假名来到加洲。父母亲都在他所就读的学校工作,父亲是锅炉工、母亲是餐厅女工。作为劳埃德的第一位东方学生,他一直以来都被别人另眼相待,他只认识几个人,但从没有朋友,他从不去跳舞,不参加运动大会或者舞会。在上大学时,研究起了最典型的美国文化课题——牛仔。在一次讲课时,被当时还是大三学生的玛丽琳看中,两人开始相爱,在不被祝福的情况下结婚。

玛丽琳,美国人。她的母亲是她所在学校的家政老师。她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比其他男孩女孩都要优秀。她不喜欢家政课,不喜欢过她母亲这样的生活。她想要当医生,并为此不断地努力着,她学习化学,无视别人的嘲笑。到期中考试的时候,她已经在每次测验中取得了第一名。让大家对她刮目相看。但因为听了詹姆斯的一节课,她不能自拔的爱上了詹姆斯。后来怀孕,结婚。也就没能再成为医生。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女儿莉迪亚身上。

内斯,他们的儿子,就像他父亲一样,内向,不喜交际,没有朋友。因为儿子太像父亲,所以父亲也不喜欢他。他喜欢航天,靠着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哈佛大学。因为自己即将要离开不喜欢的家,而欢呼不已。

莉迪亚,他们的大女儿。她继承了母亲的蓝眼睛,因此,她成了母亲的宠儿,母亲把所有的希望,自己未完成的心愿都寄托在她的身上。因为母亲在她小时候曾失踪过一段时间,她曾在心里默默许过愿,只要妈妈能回来,她能答应妈妈要她做的所有事情。妈妈因为怀孕,再次回到了家。莉迪亚就一直以为是自己许的愿让妈妈回来了。从此,无论妈妈让她做什么,都欣然接受。为了让妈妈高兴,她假装有很多朋友,每天拿着话筒“打”电话。事实上,她已经很久没和他们联系了。她是孤独的,她根本就不喜欢妈妈为她安排的一切。但因为那个诺言,她一直假装喜欢。最近的成绩也直线下降,物理考试不及格。而和她最亲近的哥哥内斯也要离开他去上大学,自己所爱的人杰克爱的却是她的哥哥。最后,她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汉娜,他们的小女儿,一个从小被忽视的女儿。父母都把目光投在姐姐的身上,从来没有关注过她,她只有躲在角落偷偷地观察他们。直到姐姐死后,她才得到父母的些许关怀。作为一个旁观者,对于姐姐的死,或许只有她是知道原因的。

看完,心潮澎湃,就像小说封面上的那句话一样,如果没有父母对莉迪亚的期待,如果她能够勇敢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真实的想法,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这也许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相关文章

  • 将来发生的每一件事,我想,我都愿意告诉你

    《无声告白》读后感 那些未来得及说出口的秘密,都是我对你无声的告白 开始看《无声告白》,是因为一句话“我们终其一生...

  • 死于希望,生于灰烬-《无声告白》读后感

    我们终将死去,但是仍以爱的样子活在爱我们的人心中。 --《无声告白》读后感 《无声告白》描述了一个五...

  • 2018-04-18

    《无声告白》——读后感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看完...

  • 爱以爱之名

    ——读《岛上书店》与《无声告白》有感 将《岛上书店》与《无声告白》的读后感放在一起来写并不是因为这两本书有什么必然...

  • 幸福告白——《无声告白》读后感

    “我们终此一生,都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你自己。”这句话静静的呆在《无声告白》的封面上,却又是像一道闪...

  • 《无声告白》读后感

    这是一本讲如何逼死自己的女儿,也是我迄今看哭的第一本书。 莉迪亚,书中的主人公,还没开场就死了,接下去全书都是在寻...

  • 《无声告白》读后感

    今天第一次参加蒋蒋的读书会,非常喜欢属于自己又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谈心的时光。通过大家一起交流读后感,可以从不同角...

  • 《无声告白》读后感

    看完《无声告白》这本书,我的内心非常平静,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又能说什么?我开始反问自己:想嫁个什么样的老公...

  • 《无声告白》读后感

    莉迪亚死了,在第一页的第一句话就死了。这样的表述触目惊心,感觉作者太过残忍。但读完全书后再看这句话感觉就不...

  • 《无声告白》读后感

    看完《无声告白》这本书,我的内心非常平静,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又能说什么?我开始反问自己:想嫁个什么样的老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声告白》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od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