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所有的职业都要考试上岗,只有父母不需要,做父母很简单,但又不简单。

相信大多数人在知道自己有孩子的那刻,第一反应一般都是高兴,接着就是忐忑:我们要怎样让孩子健康成长,怎样给孩子最好的生活。
然而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会经历无数考验。
比如所谓叛逆期就有三个,第一个是两岁左右,他的自我意识开始慢慢变强,很多事情都会和大人对着干,什么事情就算不是特意的也喜欢说“不"。第二叛逆期是7~9岁。他们在进入小学后,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觉得自己是小大人了,就很想摆脱父母的束缚。第三次是12~15岁。这时候孩子正在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育。他们的自我统一性还未完成,对自身存在很多矛盾感,就更不想听父母的唠叨了。
我常常想,只让孩子吃饱穿暖,顺利长大,对父母来说,是小事;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如何在将来的社会立足,才是一件难事。父母能够内心坚定,不被外界干扰,在前进与包容中找到平衡点,在自我与孩子之间找到平衡,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那更是个大课题,需要父母不断学习。

比如,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聪明可爱,成绩优异,可是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满足父母的期望,我们要学会坦然接受孩子在某一方面的“缺陷”,不足,学会找到孩子的优势,让孩子成功趟过一个个“坑”,教会孩子能客观看待周遭,保持良好心态,激发孩子内心潜在的内驱力与学习动力,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有自己的思考与观点,从而平稳度过叛逆期,并学会在学习之外找到另外的价值存在感。
又比如有的家庭条件一般,可是父母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论,不顾自己的条件,一定要使孩子的衣食住行都是最好的,甚至养出了很多穷家“富二代”,作为父母,面对孩子的要求,我们是不是满足呢?

前一阵同学聚会,聊起有点钱的权的有点本事的都把孩子送出国了,说国内读书孩子太辛苦。有的即使不出国,也不会给孩子太多学业要求,并创造机会,出国游学、旅游,让他们开阔眼界。大家一起调侃:我们只是普通人,我们只能走普通的路。因为我们没有多余的精力与资源,只能按部就班,让孩子每天好好学习,克服睡眠少、老师严、作业多的困难,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努力考上好的高中、大学,才是以后走进“上升通道”的“敲门砖”。
说实话那一瞬间愧疚感油然而生,对孩子来说,我们没能给孩子最好的起点,他们必须比另一些孩子更努力、更辛苦,才可能追上他们的脚步。

但是后来再细想想,难道就因为这个,我们就不是好父母了吗?不,我们不该内疚,更不应该放弃。这个社会就是立体的,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我们不能给孩子物质上的所有,但可以给予精神上的富养,让孩子快乐阳光,坦然接受物质的差距、社会的不公平、了解自己的长处,思考人生意义,每个当下都过得快乐充实,能做到这些,我们就已经是很完美的父母了。
要做到以上这些,需要父母不断学习,与孩子一起进步,学会放下自己心中的焦虑,调低心中的期望值,淡定对待孩子的变化,不把所有眼光盯在学习成绩上,更注重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
我们可以给孩子的,不是现成的物质财富,而是获取的能力,通过孩子自己的能力去争取,去获得,那就算是个合格的父母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