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论语细读128
【评析】以上两章都是谈的如何从政为官的问题。他借回答问题,指出各级统治者身居官位,就要勤政爱民,以仁德的规定要求自己,以礼的原则治理国家和百姓,通过教化的方式消除民间的诉讼纠纷,执行君主之令要切实努力,这样才能做一个好官。
【原文】12·15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1)
【注释】(1)本章重出,见《雍也》篇第27章。
【原文】12·1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a9716eb758902376.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483faf4a0a52ed19.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967dcde526372214.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e5648f3f973b1185.jpeg)
【评析】这一章所讲的“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贯穿了儒家一贯的思想主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
【原文】12·1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译文】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政就是正的意思。您本人带头走正路,那么还有谁敢不走正道呢?”
【评析】无论为人还是为官,首在一个“正”字。孔子政治思想中,对为官者要求十分严格,正人先正己。只要身居官职的人能够正己,那么手下的大臣和平民百姓,就都会归于正道。
【原文】12·18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译文】季康子担忧盗窃,问孔子怎么办。孔子回答说:“假如你自己不贪图财利,即使奖励偷窃,也没有人偷盗。”
【评析】这一章同样是孔子谈论为官从政之道。他仍然阐释的是为政者要正人先正己的道理。他希望当政者以自己的德行感染百姓,这就表明了他主张政治道德 化的倾向。具体到治理社会问题时也是如此。他没有让季康子用严刑峻法去制裁盗窃犯罪,而是主张用德治去教化百姓,以使人免于犯罪。
【原文】12·19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1),以就有道(2),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3),必偃(4)。”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1ec424fff1637c3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