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金国入侵中原,金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北宋朝廷惊慌失措,艺术大师皇帝宋徽宗急忙把位子让给了儿子宋钦宗。
一切都阻挡不了北宋的灭亡,金军更是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
康王赵构在民间组织的帮助下,逃到江南,在临安建立了南宋政权,赵构即位为宋高宗。
南宋政府偏安江南,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到: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晚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很快,金国军队在金国四太子金兀术的带领下,再次挥戈南下,直逼江南,南宋政府不想被灭亡,急忙派岳飞带兵抗金。
在随后的几年里,岳飞所带领的岳家军,作战勇猛,连取大捷,收复很多失地,并把金兀术所带领的金兵赶到黄河以北。金兀术彻底被岳家军打怕了,从心底发出无奈的声音: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就在岳飞准备度过黄河,收复北方失地时。宋高宗和丞相秦桧却在忙着与金国谈和,并准备向金国称臣。
接下来便是宋高宗连发十二道金牌,把岳飞召唤进京。并把岳飞关押进狱中,并严刑拷打,逼迫岳飞承认自己要造反。
岳飞自然不屈,并在狱中写下著名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最后,秦桧只得以莫须有的罪名,奏请将岳飞处以斩刑,张宪处以绞刑,岳云处以徒刑。赵构接到奏章,当时就提起朱笔,批道:“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杨沂中监斩。”
终于,岳飞在杭州风波亭被处死,同时被害的还有岳飞的儿子岳云和女婿张宪。几缕英魂随风去,西湖依旧醉春风。
从此以后,人们都把岳飞冤死的责任归结到了秦桧夫妇身上。并在岳王庙前铸了他们的上身裸体跪像,让世世代代的后人唾骂他们,谴责他们,让他们永世抬不起头。
现在我们想想,岳飞的冤死怪秦桧吗?秦桧应该脱不了干系,但好像又不能全部让他来承担。注意,最后下命令处死岳飞的是宋高宗。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自然,如果宋高宗不想杀岳飞,秦桧肯定害死不了岳飞。
那害死岳飞的应该是宋高宗了,宋高宗应该负主要责任吗?很多人认为是宋高宗已经做了皇帝,为了自己的权利和富贵,他自然不想把徽钦二帝迎回来。后来明朝的朱祁钰迎回哥哥朱祁镇,就吃了亏,这点上确实不如宋高宗。
不想迎回徽钦二帝,固然可以作为宋高宗不想收复北方失地的原因,但一定要杀了岳飞吗?完全可以把他罢免军权,削职为民,等需要用他的时候再启用,这样不是挺好吗?
这样看着挺好,其实要冒很大的危险。回顾一下宋朝的建立,自唐末黄巢起义,短短五十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依次登场,十几位皇帝轮流登台,无一不是手握兵权的高级将领干掉前任。
其中的极致就是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驾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建立了北宋。
宋朝建立以后,为了避免类似的夺权情况再发生,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瓦解了手下武将们的权利,并开启了重用文人治国治军的时代。这也导致了宋朝军事力量的软弱,发展到后来就是,根本无法抵挡外族的入侵。
但岳飞组建带领的岳家军却非常强大,强大到几乎战无不胜,比当年赵匡胤的赵家军厉害多了。这样的军队让金军闻风丧胆,自然也会让宋高宗心惊胆战,夜不能寐。
不收复失地,不重用岳飞,背负精忠报国的岳飞肯定不会为难朝廷,但谁能保证他手下的将领都能顺应朝廷呢?再出现一次陈桥兵变也不是不可能,宋高宗很害怕,只好同意了秦桧的奏请。
岳飞的冤死到底怪谁?秦桧还是宋高宗?应该是命,无法逃避的历史宿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