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的击剑教练找天天妈聊了聊,告诉她,你儿子聪明,敏捷,身体协调性强,就是没有想要赢的心。不怕失败,但是对能不能赢也无所谓。你对兴趣班这个态度,难怪孩子学什么都不出色
教练认真的告诉天天妈:打比赛,“想赢”很重要。
天天妈有点发懵。她觉得天天如果有一天能参加比赛,赢得奖项,那很好啊;如果不得奖,也没事,反正只是兴趣,随便学学而已。
有些父母对待孩子学钢琴也是如此,让孩子学琴,不考级,不参加比赛。原因是不想给孩子压力。
不知不觉地,父母们从我想要你赢这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为学而学,没有目标。
2.
经常爆出这样的新闻:某某小孩考试失利,害怕父母责骂,承受不起压力,跳楼自杀了。
每当看到这些新闻,就有许多父母会感慨:不敢对孩子学习有要求了,学习成绩不好就不好吧,总归还活着!只要开心,健康的长大就好。
甚至有父母明确的说,我不管他成绩好不好,我只要他快乐。
什么是真正的快乐?面对竞争永远退让、逃避,说我不想要,就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记得有一次儿子跟我说,他喜欢看电视,喜欢看奥特曼打怪兽,他觉得看电视很快乐。
我就问他,你是看电视快乐呢,还是通过努力拿到“金盔小剑士”的证书快乐呢?哪个快乐更大一点。
儿子说:当然是拿到金盔剑士证书。
那些看电视,吃零食带来的快乐,也是快乐,但这种快乐持续的时间短,并不能给孩子带来深层次的开心。
当孩子面对竞争时,有些父母会对孩子说:尽力就好。
其实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凡事要尽力。
那尽力的尽头是什么?是一个具体化的标准。譬如,一首曲子连续弹五遍不错就比弹十遍具体。
不能因为怕孩子承受不了,就不提要求,默许孩子逃避压力。
儿子怕上击剑实战课,原因是教练会罚,只要输了罚100个伏卧撑,他觉得受不了。于是,我找儿子的教练咨询了一下,了解到一次罚100个会对他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
回来之后,我就跟他商量:每次上课前,我们咨询一下,看哪个教练上课。如果是带他的教练上课,我们就上实战课。儿子点点头同意了,说好。
我觉得,我们要孩子努力的同时,如果能让孩子真正感受到:我不是一个人,爸爸妈妈永远会支持我,帮我,陪我克服困难,他们就不会轻易被困难击倒。
你对兴趣班这个态度,难怪孩子学什么都不出色3.
多多在击剑中心,算是练的比较好的女孩子。去年年底,她代表市里去参加省俱乐部年赛。比赛之前,多多奶奶跟她说:你不要太辛苦,咱家不缺那块奖牌。
多多说:我缺呢!
现在大家经济都好了,有能力的父母不仅赚足了自己这辈子用的钱,连子女,孙子辈用的钱都挣了。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把一切都做了,你们什么都不用努力了。
朋友的朋友是富二代,有一次问她:“你想吸毒吗?”
朋友很奇怪:为什么要吸毒啊?
富二代说:没事做,无聊,空虚。
朋友觉得我每天忙的要死,自力更生,自己创业,哪有什么闲功夫空虚。
如果一个孩子,他拥有的只是钱,不知道父母挣钱的辛苦,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他拿什么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孩子是需要为他自己的事情去拼的。
他们想要活着,更要活的精彩。
4.
好多父母给孩子报兴趣班的时候,没想让孩子走专业的道路。学习游泳,只为遇水能自救;学习画画,只为提高审美情趣;学弹钢琴,只为会一门乐器。
但是,爸爸妈妈的“差不多就行”的态度,就是告诉老师,教练,你可以对我们的孩子随便。
有位钢琴老师曾对我说:我们只要能指导出一个出色的孩子,就说明我有水平。在不同的孩子身上我会用不同的精力。那些有父母陪练的孩子,最终能学得出来,我们会认真教。那些没有父母陪同练琴的孩子,我们使多少劲都没用。
在击剑中心也是这样,父母每周坚持送几次来练剑的孩子,早早的就被教练选走了。那些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来一次的小朋友,根本没有教练选,因为带了也不会出成绩。
西班牙人约瑟夫.奥约,最早是一位医生,在一座村庄行医。他有一个特殊的爱好:观察鸟类。只要有空,他就喜欢到森林、河边去观察鸟类,他为此感到沉醉。若干年后,他与有共同爱好的朋友一起编撰了《世界鸟类手册》。
约瑟夫.奥约就是典型的选定爱好,往深处发展的人。如果孩子们能选定兴趣方向,认真学、坚持学、往深处发展,也有可能成为专家。
最怕就是跟风学、随便学,本质是浪费家长辛苦挣来的钱,浪费孩子宝贵的精力。
不提要求,无所谓,替代努力,只提要求不提供帮助,都不是父母对待娃们学习的正确态度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