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今中外历史有意思美文圆桌会
明仁宗猝死之谜,野史里记载的很翔实,正史似乎在有意的印证!

明仁宗猝死之谜,野史里记载的很翔实,正史似乎在有意的印证!

作者: 王老师聊围棋 | 来源:发表于2019-04-03 21:12 被阅读13次

明仁宗朱高炽,明朝的第四位皇帝,明成祖的长子,在位的年号是洪熙,在位只有10个月。朱高炽继位后,他一改朱元璋、朱棣时期的苛政、而且停止大规模的用兵,平反冤假错案,名声很好。

明仁宗有着这么好的名声,却在位不到10个月,而且当时的年龄也只有48岁,正当年轻力壮之时,这不能不令人生疑,虽然正史和野史上都有记载,却是莫衷一是。事实的真相埋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了。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去世。长子朱高炽登位,即明仁宗,改元洪熙。次年五月,仁宗卒,在位不足十月,享年48岁。六月,太子朱瞻基即位,是为宣宗。

明仁宗去世前三天还“日理万机”,他从不豫到“崩于钦安殿”,前后仅两天时间。明人黄景防称仁宗“实无疾骤崩”(《国史唯疑》卷二)。壮年天子,登基未足一年,“无疾骤崩”,其中必有缘由。

但作为一国之主,去世这么隆重的事件,在《明仁宗实录》、《明史·仁宗纪)等,竟然是惜字如金,没有一个字提及明仁宗去世的原因。

明仁宗正当壮年,怎么会“无疾骤崩”?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猜测。

由于明仁宗去世的仓促,而且没有说明原因,于是有人便推理猜测指出,仁宗可能死于嗜欲过度。

当时有大臣李时勉在仁宗即位不久,便上一奏疏,说:“側闻内宫远自建宁选取侍女,使百姓为之惊疑,众人为之惶惑。”"因劝仁宗“谨嗜欲”。

仁宗览奏后,怒不可遏,即令武土对李时勉动刑,使李险些丧命。仁宗直至垂危之际,仍难忘此恨,说:“时勉廷辱我。”

通过这个例子,似乎有些根据,说明仁宗因为纵欲无度,李时勉奏疏触及其痛处,否则不会如此耿耿于怀。

还有人认为,导致仁宗猝死的原因是服用治“阴症”的金石之方,中毒而死。这在明人所著《病逸漫记》中有记述:“仁宗皇帝驾崩甚速,疑为雷震,又疑宫人欲毒张后,误中上予尝遇雷大监,质之,云皆不然,盖阴症也。”

当时由于医疗条件所限,治疗此等“阴症”恐无特效良药,使一些好佞之徒有机可乘。

《明史・罗汝敬传》中记:“宣宗初,(罗汝敬)上书大学士杨士奇说:先皇帝(仁宗)嗣统未及期月,奄弃群臣,揆厥所由,皆险壬小夫献金石之方以致疾也。”

可见,仁宗是为了治疗阴症而服用金石之药,最后可能中毒身亡。由于病症比较特殊,正史中也就无法加以记载了。这个证据似乎也很充分,但毕竟也是推测之言。

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一些史书,经过考察各种蛛丝马迹,分析指出仁宗很可能是被其长子朱瞻基,即继仁宗登位的宣宗害死的。

当然,这种事情史书上是不可能记载的,仅仅是后人的猜测而已。

不过仁宗刚刚做了九个多月的皇帝就“无疾骤崩,确实是令人怀疑的。

对于仁宗死亡的原因,正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只是根据当时的历史的事例进行了推测,而得出了看似合乎实际的理论,毕竟正史是要载于史册,所以用词是很严谨的。但野史对明仁宗的去世,解释的更加的翔实,而且是有理有据的。

野史是这样记载:洪熙元年四月初七,是皇后张氏的生目,按照明朝定制,皇后寿诞之日,妃嫔、宫女、命妇等人,都要到皇后面前行礼祝贺。

其中一位贵妃郭氏,是明初勋臣武定侯的孙女,入宫后很得仁宗的宠幸,曾先后生有皇子三人。郭贵妃也按照礼仪前来拜寿。

可能后妃二人早有宿怨,当郭氏给皇后敬酒时,皇后执意不饮。此时仁宗只好从中斡旋,他从郭妃手中接过酒杯,对皇后说:“贵妃敬酒,你还怀疑什么?”于是举杯一饮而尽,当时郭妃大惊失色。

时隔一个多月,明仁宗身感不适,于五月十二日病逝,郭妃也自刎而亡。

虽然根据野史的记载,仁宗是因后妃的矛盾,误饮毒酒而致死的。而明人祝枝山著的《野记》一书中,也是这样记述的。

但更令人生疑的,竟然在(明宣宗实录》找到了这样的蛛丝马迹,按(明宣宗实录》记载:仁宗死后,有五妃殉葬。其中贵妃郭氏曾生育三个皇子,依例不在殉葬范围,但在仁宗死后,也被列为从葬亡妃。似乎也印证了郭贵妃无意间毒死明仁宗的事情。

明仁宗在位不足10个月,而且也实行了仁政,赢得了好的名声,但是他在壮年,而且他在去世前三天还是日理万机的,突然无疾骤崩,确实是令人生疑,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对明仁宗去世的描述,也都是推理之言,这更让明仁宗的猝死之谜,披上了神秘的色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仁宗猝死之谜,野史里记载的很翔实,正史似乎在有意的印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jut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