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短篇小说的一些看法

作者: 纸席 | 来源:发表于2018-01-26 01:06 被阅读613次
    图片仅供参考的思维导图

    大家好,我是纸席,有幸在上期琅琊榜活动中凭(谎言)阿真 成为榜首,现在按照现在武侠江湖改版后的惯例和大家聊几句。

    说来惭愧,对于《阿真》这篇文章我自己也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也不好意思再多说什么:如果谈创作灵感,只来源我一个梦。开始是梦到大漠孤城,本来以为从东边来的敌军绕到了西边进城,然后开始了屠杀。画面转到最东边的房子,一个妻子在送别,转头就看到大军,然后意识到她的丈夫背叛了全城人逃跑,也就是小说结尾的场景。当时印象最深的场面就是最后的送别,梦里妻子一转身就看到敌军来了,场面很震撼,真正写小说的时候觉得这样场面有点不合逻辑,就做了些修改,可惜笔力不足,修改后没有了梦中的震撼,而且还是神逻辑。

    上周看到琅琊榜主题是“谎言”,想起了这个梦,觉得还算对题,就几个小时一口气写下来了,写完没怎么看,发到简书上就去洗澡了,洗澡的时候就开始后悔了:文章结构应该改得再精致些,应该从阿真听到安郞牵马的马叫开始,中间以阿真的梦插叙过去的经过,结尾再从叛军的马蹄声回来。而且,最大的硬伤是安郞背叛的动机还是有点牵强,行为交代得也不清楚。此外我是个大写的标题废和起名废,中途也有很多错别字没检查。不过既然已经写了发了,也只好这样了。

    如果说写作经验,我更是没什么好说的。刚刚数了数,按照“用散文形式写成的、有一定长度的、虚构的叙事文体”的定义,除了瞎编乱造的应试作文外,我这辈子写完的勉强算“小说”的东西,应该只有十二篇,而且里面还有三篇是不到一千字的段子,有四篇曾被拒稿,而绝大多数更是现在自己都没脸再看第二眼更不敢给别人看的黑历史。

    自己实在没什么小说写作经验可谈,就推荐教小说写作的书籍吧。其实也是上期邀羽曾经提到过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创意写作书系”系列,我目前看了《开始写吧!科幻、奇幻、惊悚小说创作》和《开始写吧!虚构文学创作》。这系列书籍都是邀请知名小说和编剧谈自己的创作经验,按内容分成各个单元,比如小说创作通用的“视角”“人物发展”,还有针对奇幻小说的“构建世界”“令人难忘的英雄、反派和怪物”等等。但我之所以喜欢和推荐这些书,不是因为它说得对或说得好,主要因为它在每篇文章后都配有切实可行的练习,比如里面提到在小说构思阶段,可以先问自己七个问题并记下答案,并且使用秒表,控制每个问题回答时间不要超过两分钟:

    (1)告诉我们你的故事从哪里开始

    (2)告诉我们你的故事里所有的事都取决于什么

    (3)描述一个时刻,一切都有了变化

    (4)告诉我们什么使事情变得复杂

    (5)告诉我们在哪里一切都结束了

    (6)你的故事中每个人想要的是什么?

    (7)你的故事中每个人害怕的是什么?

    还有一些有趣的练习,比如:“想象你的人物要求只能挑选生命中一个记忆带到来世,他会选择什么”;“在地铁、餐厅或任何一个地方,注视一个陌生人,记下你对他的想象,包括‘对权威人士的态度’‘完美的伴侣’‘童年时第一次最大的快乐’等”;“随意选择生活中一段对话记录下来,将它和一件与对话无关的事物联系,创作一篇短篇小说”等等。大家感兴趣可以找书来看看。

    都说评价冰箱质量不需要自己学制冷,我写小说的经验实在没有多少,但对读小说还算有点经验和心得。尤其我好歹读了四年文学院,虽然没法学怎么写小说,但好歹学了怎么看小说,而且也算比普通读者多看了几本理论书。所以我看小说时,多少有些和常人不一样的角度和收获,而这种不一样的角度多少也会影响自己的小说写作,在此也不算太跑题,所以趁这次机会就说说我关于小说的一些看法,还有我眼中一篇精致的短篇小说是怎样的。

    1. 为什么是短篇小说

    我来简书只有一个原因:这里是少有的能发原创短篇小说而且有人看的地方。当下多数网文都巴不得一写几百章几十万字,而我国严肃文学界关注度最高的茅盾奖,也只颁发给长篇小说。不管是作者还是读者,多数人都认为,只有长篇小说才算小说,甚至只有长篇小说才算文学。

    这个观点近乎常识,实际毫无道理。仅从事实看,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川端康成、爱丽丝·门罗等,创作的都是中短篇小说。而从艺术性,虽然从“交换价值”看长篇小说会有更多的稿费,但其文学价值并不和字数多少成正比。不谈各种艰深的理论,一般读者阅读小说追求情节曲折和戏剧冲突,而短篇小说不意味着没有长篇那样强的故事性,否则根据芥川龙之介《密林中》改编的电影《罗生门》,也不会成为人们形容某件事扑朔迷离的成语。

    一般评价长篇小说时常用“史诗性”称赞小说描写的时间跨度大,而哪怕是网文创作,也巴不得写个七八部横跨八百年,然而“史诗性”,或者小说中时间跨度大,实在并不等同于艺术性。现代小说的主要特点之一,就在于写生活,或者说故事的某个横断面,而不非得像古代小说那样把前因后果一一交代,这是快一百年前“五四”引进新文学起就提倡的观点。而鲁迅的短篇小说作为现代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写的也无非是横断面。而从世界文学上看,哪怕是长篇小说,也不一定要有“史诗性”才优秀。俄罗斯文学经典中,当然有擅长史诗性描写和宏大叙事的托尔斯泰,也有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用和《战争与和平》同样的篇幅只写了两星期发生的故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更不用说作为现代派和意识流经典的,鸿篇巨制而只描写一天内生活的《尤利西斯》了。

    以上都是偏经典文学,从通俗文学看,因为对稿费的追求,短篇小说的空间当然较少,但还是有一些可读性和艺术性并存的短篇小说的。比如司马辽太郎的《新选组血风录》,就是一部短篇小说集。以我个人观点看,里面塑造的新选组是在所有新选组衍生作品中最好的,甚至超过了同作者所写的,更为著名的长篇《燃烧吧!剑》。如果从武侠小说看,金庸的《雪山飞狐》也是经典之作。而到了网文时代,沧月成名的《血薇》就是短篇,而《指尖砂》里的一些短篇故事也写得不错。近年来我追长篇网文比较少,多是看点短篇同人,但也发现了一些太太的神作,印象最深最惊艳的是客人4写的酒茨同人《无恶不作》。

    沈从文称自己写《边城》是只想造一座人性的“希腊小庙”,我不敢妄谈人性,但我相信,优秀的短篇小说,就是个精致的小玩意,作者写作时可以更细心地雕琢,而读者也可以更细心地把玩和品味。

    2. 所谓“文学性”:内容与形式,思想和艺术

    以前微博有个段子,说读书的好处之一,就是看到美景,有文化的能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没文化的只能感叹句“卧槽好看”。

    这个段子无意间道破了我自己十分认可的,形式主义对于“文学性”的定义:文学的核心就是陌生化,即“通过隐喻、夸张、寓言等艺术手法,使事物‘反常化’,增强对其感受的难度和强度,延长时间的长度”。

    看着很高大上,如果说人话,就是“反套路”。因为我们厌倦了生活里普通平淡的提倡语言,所以在文学作品里要用修辞、用典故、用描写加工“不好好说话”,代替普通的一句“卧槽好看”。而当某种文学形成经典或套路,文学又在追求“反套路”,以求打破甚至颠覆曾经的文学经典。比如从中世纪骑士小说成为流行的范本后,塞万提斯写了《唐吉坷德》;比如在《西游记》的故事成为经典后,周星驰拍了《大话西游》;比如在以《魔卡少女樱》为代表的魔法少女故事定型后,有了《魔法少女小圆》。

    而文学之所以能达到陌生化和追求陌生化,是因为文学的自我指涉性,即文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文学本身,而不在于他它了什么内容,传达了什么思想。而并非像中学阅读理解说的,比喻是为了“形象生动地写出事物某种特点”,而且哪怕作者家的窗帘就是蓝的也不能是蓝的,而硬要找出什么“中心思想”。如果只论内容和对感情的表达,“落霞与孤鹜齐飞”和“卧槽这鸟这天真好看”并没什么差别,而《滕王阁序》能成为经典,并不因为它描写的滕王阁,而只是因为它作为文学本身的价值。

    作者在创作作品时当然有各种动机,不管是出于稿费、出于自身欲望渲泄、出于思想传达或政治要求。文学作品当然也免不了带有思想,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其它文学之外的东西不能超过文学性,否则只会沦为无聊的思想传声筒。比如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这位离经叛道地高举“艺术无关道德和思想”的唯美主义者,在小说中却以大篇幅近乎说教的对话阐述自己的思想,以致这篇号称远离思想而写的小说成为了传达思想的对话录。

    这里再说句和文学鉴赏有关的题外话。一般人总认为如果一篇文学作品描写了“毁三观”的内容,那么喜欢这篇作品的人物,这部作者就都是不道德的变态。然而,文学欣赏中一个最前线的道理是,文学作品里一个人物体现的思想不一定是这篇作品想宣扬的思想,更不是真实世界里作者的思想,更别说不该以思想评价文学作品的价值了。很可惜这一错误观点流毒甚广,从“文革”时批斗写了反面人物的作者,再到现在网上部分人认为薛洋的粉丝都是三观不正,看过剑三里恶人谷的反派剧情还进恶人谷的玩家都是潜藏的反社会人格。

    说来说去,就是那句“在虚构的故事当中寻求真实感的人脑袋一定有问题”。只要故事好看角色萌就够了,fgo初始界面就写着本游戏和真实历史人物无关,只有《人民日报》才会觉得只要玩了手游就会就让人觉得亚瑟王和荆轲是女性。

    3. 故事:叙事与情节

    其实很多经典文学里的故事,单拎出来看也是平常和狗血的。比如《雷雨》说的也不过是狗血的三角恋故事。然而《雷雨》之所以成为经典,除了其中的思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高超的“讲故事”的手法,不管是把几十年的矛盾冲突压缩在一天内,还有其中种种伏笔,再加上互相呼应的引子和尾声都是如此。

    不谈《雷雨》中经典的三一律结构戏剧是否如作者所说“太像戏”而削减其价值,仅仅从讲故事的角度看,《雷雨》也是成功的,而都是叙事,小说和新闻报道的很大区别之一,就是小说对叙事手法的应用。比起故事本身,有时“讲故事”更重要。

    而短篇小说更是能充分显示各种精致的、令人拍案叫绝的叙事技巧。比如时序的错乱、叙事视角的转化、有限的甚至不可信的叙事视角,经典的例子比如是芥川龙之介的《密林中》,黑泽明根据它翻拍了电影《罗生门》。

    即使是简单的情节,当编织成巧妙的叙事迷宫后,自然能大大加大读者阅读的趣味,尤其在有限的篇幅加入尽可能迷惑人的叙事,更加能增加作品的张力和魅力。不止短篇小说,其它形式的“故事”也一样。就这一点,我非常佩服和喜欢电影《未麻的部屋》,还有创作了v家七宗罪的mothy的一系列脑洞天大的物语歌(尤其推荐《円尾坂の仕立屋》),以及ilem的《今天没吃药》等暗黑五部曲。

    4. 人物: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

    按照最初的定义,扁形人物“有时被称作‘类型性人物’,有时又被称作‘漫画式人物’。这个类型里的那些性质最最纯粹的人物,是作者围绕着一个单独的概念或者素质创造出来的”,其优点是好认好记。圆形人物则相反,即通常所谓“立体人物”。

    如果看了最近很火的《戏精宿舍》漫画应该很好理解。在漫画还是短篇的时候,学婊、白莲、本地女和学人精都是扁形人物。而当作品发展成长篇,“为了摆脱‘女孩子读书无用’的观点拼命学习,遭遇不公正对待敢于辩论,也有少女怀春一面”的阿雪、“出身重男轻女家庭情商和段位等级max,被胎无数但也有喜欢而得不到的人”的小白、“娇身冠养长大没受过挫折,表面毒舌内心柔软还会为情所伤”的本子、“因为作为次女总被轻视,所以通过拼命模仿别人希望合群和被重视,有老实做事老实背锅的一面,家务等级max还会帮人丢水果核”的小静,就是典型的圆形人物。

    毫无疑问,一般而言塑造立体的圆形人物往往更有魅力。很多情况下往往一味强调主角的优点,就导致了《三国演义》里“多智而近妖”的诸葛亮,或者各种网文里的玛丽苏和龙傲天。与此类似不难理解为何有反派控和配角控,比起完美过头的主角,往往是作为配角和反派,却也拥有自己闪光点的人物更加立体,也因此更有魅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扁形人物没有价值。就经典文学看,《水浒传》和狄更斯小说里都是扁形人物,但并不能因此否定其经典性。其实多数武侠小说,乃至多数通俗文学中,都以扁形人物居多。比如《神雕侠侣》里一提到白衣和离经叛道的女子,就肯定是小龙女。所以原本也穿过白衣,也曾古灵精怪的蓉儿成了居委会大妈般的郭夫人,而杨过看到陆无双白衣,就会觉得“你也配穿白衣”。之所以不能同时有两个白衣妖女,也就像传统戏剧中不能同时又两个白脸,偶像组合里不能“撞人设”一样。可即使如此,小龙女的塑造仍是十分成功的。

    而扁形人物好认好记的特点,也是他们被运用的重要原因,比如在现在各种以角色塑造为核心和卖点的抽卡类rpg游戏中,包括并不限于《刀剑乱舞》、《fgo》、《少女前线》和《阴阳师》等等等等。这些游戏中每个角色往往只有几句台词或几段剧情,但只要塑造到位,也一样是成功的人物形象,一样能收获一堆粉丝。

    5. 视角:大人物与小人物

    其实本来可以放在叙述或者人物部分,但觉得和两部分都有点相关不好归类,而且自己比较感兴趣,就单独写写吧。

    视角的不同对小说的影响显而易见,高中语文课都分析过《孔乙己》里为何要从作为小店员的“我”写孔乙己,而以通俗文学举例,沧月的《血薇》很大的优点和特色就在于它是以血薇剑的第一人称视角所写作的。

    此外,大人物和小人物的不同视角也值得注意。多数武侠小说的主角,往往都是不断打怪升级,最后成为英雄和大人物,而描写也都是从主角的视角出发,描写他的种种丰功伟绩。而描写宏大场面和事件,也往往以大人物的视角进行描写。但我认为,描写大事件下的小人物,还有刻画大人物的小细节,往往更为动人。以《新选组血风录》为例,描写油小路之变和池田屋事件两件大事时,都是以小人物的视角出发的。而对近藤勇、冲田总司这样主角的刻画,也是在《虎彻》和《菊一文字》中描写他们琐碎的小事和缺点,显得更为生动和感人。

    6. 我眼中精致的短篇小说

    说了那么多废话,最后在勉强干货一下,列几篇我眼中精致的短篇小说吧。虽然我阅读量有限,且个人趣味取向还比较重,不过以下举的几篇,不仅是我自己极其喜欢,也算是公认的好作品:不管是对作者本身评价、对作品的评价,或者最直接的销量和转发量。

    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和短篇小说太多,如果要从“武侠”的角度借鉴,那么这里推荐三篇大家的“武侠小说”:鲁迅的《铸剑》、汪曾祺的《复仇》和余华的《鲜血梅花》。这三篇写的都是武侠小说中常见的“复仇”主题,背景也还算“古风”,尤其《鲜血梅花》里有意借鉴和模仿了一些武侠小说的写法,但是又当然和普通武侠小说不同,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

    而如果从“讲故事”的角度,以极其有限的阅读经验,最喜欢的是芥川龙之介的短篇,也就是之前文中提到的一些。《密林中》当然不用说,《报恩记》的多视角叙述和《龙》模拟讲故事的手法写作也很有趣。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地狱变》,相对而言叙述技巧没那么有特色,但其中视角的选择和语言风格还是很有意思的。

    至于通俗小说里的短篇小说,写过的本来就不多,我看过的更少。印象最深的最惊艳的个人,应该就是开头推荐过的司马辽太郎的《新选组血风录》短篇集,还有客人4的《无恶不作》了。

    废话说彻,且作散场。简书的各位看官,无论能坚持看到这里,还是中途早关了,还是根本没点开,在下都在此拜个早年,祝各位好文思泉涌,武运昌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紫衣微醺:学习了
      • 手术刀_ab66:自身经歴的创作路,不只是干货,就中更有真性情。
      • 三叶草青青:一口气读完 推荐文都记录了
      • 石头不开花:怎么看不到了呀
      • 为有源头活水来灬:你好,我是简书【喜剧故事】编委!
        写作不易,且写且珍惜,简书官方【喜剧故事】专题邀请您的加入http://www.jianshu.com/c/b6086a550740
        得益于简书官方的支持,我们成立了简书喜剧故事专题微信群, 对喜剧故事作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微信号“1243056770”注明你的简书作者名和“喜剧”两个字,就可以加入我们。在群里我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加顺畅,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 怀双:纸席兄弟厉害,这个我收藏了!
      • 打黑伞的刘子骥:真好,娓娓道来,很务实
      • 冷眼观史:有骨头有肉👍

      本文标题:关于短篇小说的一些看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jxi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