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每天晚上9点到10点之间,我会在简书上更新一篇文章,坚持到2017年结束。
在此之前,我曾经参加过“写作马拉松”——要求一个人在一天的时间内写尽量多字的活动。我不是很适合进行此项运动,因为我习惯于打字输入,而速度有限,很难在一天之中完成上万字的写作,更别提“半马”要求的两万字或是“全马”要求的四万多字了。
但我愿意尝试另外一种形式的写作马拉松,即每天都写作,坚持一年。即使每天写的字数不多,一年积攒下来,数目也相当可观,而且,这个目标看上去不是那么难以完成。
很多时候写并不难,难的是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微信的时代,人们的阅读变得日趋碎片化,写作又何尝不是呢?人们在互联网上写作,喜欢追逐一个又一个的热点,最终攒下的却是一地的碎片,很难形成系统。
为此,我为我接下来的写作制定了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叫作“互联网之核”。
“互联网”一词,已经弥漫于我们的日常语言,“互联网+”、“互联网思维”等等新兴名词层出不穷,理论上,未来的一切事物都与互联网有关,许多传统行业的项目一经裹上互联网的外衣,顿时身价倍增,仿佛鸡犬升天。
实际上,互联网所改变的,是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深刻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互联网,乃至于理解这个弥漫着互联网的世界,有着巨大的帮助。
互联网改变的仅仅是信息传递的方式。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对于“信息传递”以外的领域,带来的改变没有那么大。在一个行业中,“信息传递”所占的比重越大,这种行业就越容易被互联网颠覆。反之,某个行业中“信息传递”重要性越小,互联网给这个行业造成的影响就越小。
电报、信件都属于纯粹传递信息的行业,给一个人发电报或是写信,目的只是将信息传递给对方,在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不得已采取电报或是信件的方式传递信息,互联网出现之后,这些行业基本上已经消失,目前全上海只剩一家邮局还能收发电报。虽然所有的邮局都可以寄信,如今寄信的人已经非常少了。
你使用过这个东西吗?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却没有改变物质传递的方式,因而在并非以信息传递为主要目的的领域,互联网所带来的影响很有限。在零售领域,商品无法通过互联网传递,在交通领域,人们不可能乘坐互联网出行,在居住领域,人们不可能住在网上。这些领域即便没有互联网,也早已经有了一套完善的运转机制,互联网给它们带来的,也只是这些领域内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比如,在没有互联网的时候,人们通过电话叫外卖,有了互联网之后,则可以在网上叫外卖。即使有了互联网,食物也不可能通过网络传递给消费者,只是人们不再通过电话而是通过互联网传递订单信息而已。
信用卡为什么邪恶,我以后告诉你在“互联网之核”这个主线之外,我还有另外一个主题,是“人类的邪恶发明”,在我看来,信用卡、广告、贷款、金融杠杆等等,都属于邪恶的发明,我会写一些文章,阐述它们邪恶的原因。
除此以外,我会基于以上思维方式,回答一些朋友们的问题,比如铅笔er提出的:
我要如何说服娘亲让她相信我不用买房也可以过得好???
和佳木繁玥提出的:
我该如何说服我爸妈和男友爸妈不用买房也能结婚也能过得很好?
目前还不确定什么时候写这篇文章,但我可以先告诉二位答案:无法说服。
要说服一个人实在太难了,人的思想只有可能在系统地接受某个思想体系之后转变,而不可能轻而易举地被一篇文章或是一番谈话说服。相反,一些只言片语,只会让听者断章取义,比如当我说“你不是一定要买房”的时候,很多人理解成“你一定不要买房”。如果你钱很多,显然买房是很好的防止货币贬值的手段,我的意思是,无论做任何事,都应当使你的生活变得更好而不是更辛苦。记得前阵子看到新闻说有女白领为了还房贷而去卖淫,我相信这只是非常极端的例子,但这样的说法真的舍本逐末了。
有时候,当我实在太忙或太累,无法完成当天的更新任务时,我可能会更新一张我日常看到的比较有意思的图片,比如这张:
在宜家看到的很棒的广告文案很多问题,如果不系统性地阐述,可能听者根本不知道你要说什么,这也正是我要日更的原因。在更新的日子里,我会参照简叔建立一个私密的微信群,跟简友们互动。别担心,即使不加入这个群,所有的文章我都会准时地每晚九十点之间发在简书上。
明晚见。
网友评论
我想我也可以试试
喜欢看文,却没有很好的文笔
希望发文的时候不会被人嫌弃
还有在字数上,之前的日更文都在2000到5000字,是否会缩水成为日记体、笔记体呢?
说是说不服的
只能把日子过成你想要的样子,然后对父母说,我做到了。
这个回答非常精准且基于我国国情
不说了,我先去厕所哭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