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豸
处在那样一个时代,没有书读也是很正常的。但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则是最大的无奈和悲哀。
不过,命运有时候也会眷顾一下可怜的人。
1983年的春天,一个好运降悄悄地临到我的头上。
镇文化卢站长给我推荐了一个工作,而且为了这份工作,他还得罪了当时的副镇长,镇长本来有意把这个机会留给自己儿子的。
为此,站长这份情谊让我记忆到今天,还心存感激。经过后来的亲身体验,我想那位镇长的公子要是知道是那样一份工作,不知道究竟能干几天。
县新华书店要在各个乡镇招聘一批农村图书发行员,其实也不是什么正经工作,不在编制。说白了就是书店为了扩大经营,拓展农村市场,找一些人帮忙卖书,完全是个体经营形式。工作任务就是从书店进货,到乡下去卖书,从中赚取百分之七的利润。卖的多挣得多,卖不出去就一分工资都没有。
我被分派了经营区域是本镇和相邻的两个乡,方圆八九十里,管的地盘还真不小。
说实在话,这真不是什么好工作,可谓辛苦之极。我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家、书店和三个乡镇之间,每天跑上一两百里路是家常便饭。遇到下雨天,搁在半路上,也是常有的事。
开始的时候,身体有些吃不消。一天下来,累得够呛,晚上到家累得饭都不想吃了。
有一次口渴,到一家农户喝了一肚子凉水,这下子可坏了,喝坏了肚子,得了急性肠炎,在家趴了两天。
还有一次,车子骑到半路胎爆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车后边的书有几十斤重,只好推着走了五六里路才到一个村屯。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修车的,把车胎修好。那天倒好,没挣到钱不说,还得搭上修车的费用。
那时候,书在农村根本没有市场,农村人舍得花钱买书的人寥寥无几,即便有也不知道人在哪里,知道了大老远跑去,又能买几本呢!
我只有把目标瞄向各个学校,不到半年时间,我跑遍了三个乡镇的所有中小学校,翻越过高高矮矮几十座山岭。穿越过大大小小近百个村屯。
那时候还不像现在,教学辅导类书目并不是很多,品种单一不说,编写和印刷质量也很一般。偶尔来一批得先供给书店门市,剩下的才能轮到我们。所以好卖的书不是很多,尽是给书店打扫积压的库存了。
有时候一天跑下来,两块钱都赚不到,一个月下来,除了午餐、修车等费用,也就能赚三四十块钱,这点钱的每一分浸透了我辛劳的汗水。
所以,当初和我一起干这份差事的几个同行,没到俩个月就全都打退堂鼓了,只剩下我们三个人,还在坚持着。
我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并不是我的意志有多么坚强。而是有一个主要原因一直吸引着我,让我不忍放下,这就是我可以近水楼台地读到很多书。
白天出去卖书,晚上回到家里,是我最期待的时刻,吃完晚饭,我便急不可待地开始我的阅读时间。几乎每天我都要读到十点多钟,要不是第二天出去卖书,可能还会更晚一些。即便这样,母亲也是一个劲地催我关灯睡觉,我家的灯每天都是村子里熄得最晚的一户。
遇到特别心仪的好书,我都会忍不住留下来,这样每个月本来就赚得不多的工资总是要扣除十多块买书的钱,四大名著都是我那一时期买的。此外还有一些外国名著和一些美术、书法类的书。
到了暑期,学校放假去不了了,销量急剧下降,再加上是雨季,出去的天数少了很多,钱也赚不到了。
但是我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看书了,也算是好事。其间,我也尝试写了一些东西,有诗、散文和小说。但是,从来没敢让别人看,至于投稿,更是想都没敢想过。
到了秋季开学,能够出去跑的时间只有一个月,到了十月份,在家里秋收也没有出去。上了十一月天冷了,又下了雪,也根本没法跑了,只好等待来年。就这样我的农村图书发行员工作干了将近一年。
来年春,我又有了一个新的工作,卖书成了我生活中的一段特别的经历,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