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布里斯班气温比昨天36°还要高。这两天在澳大利亚经历夏末,感觉并不比国内十来度的气温舒服。记得还在国内准备来澳大利亚的衣服时,对澳大利亚的天气一点数都没有,到底是准备长袖,还是短袖,要带多少外套呢?最后决定一切从简,只准备5条裙子,一条牛仔裤,一件T恤,一件外套。结果证明当初的决定是明智的,在澳大利亚洗衣服,半天就干了,而且在商场超市也可以买到便宜的衣服。
可出发的那天特别寒冷,只有零度左右,我穿了保暖内衣外加毛衣羽绒服,即使到了澳大利亚全换成夏天衣服,也很占回国时行李箱位置,因为我四月回国时,是春天,已经不用穿羽绒服了。幸好我灵机一动,心想机场和飞机上也不冷,就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等待检票时,换成了秋装,并找了个快递,把冬天衣服全寄回家了。就这样轻装上阵来到了澳大利亚。不过还有比我还聪明厉害的老师,穿着不想要的旧衣服来到澳大利亚,入境后就把旧衣服扔了,还省了快递费。
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人有不同的想法和处理办法。而今天上午的两节关于如何教授学生词汇的课更是刷新的我对于词汇教学的认知。
关于词汇教学,到底应该如何教呢?简单的机械重复?还是和学生们做游戏,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加强学生记忆?
显然是后者。但有时候机械重复也是必要的。80% of what is studied is forgotten in 24 hours. 根据有名的艾宾浩斯曲线,80%所学内容在24小时会被遗忘。而教授一个词汇到学生能够掌握,这个词至少需要重复7-10次。

那老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新单词的意思?
放在以前,可能我只会用中文告诉他们什么意思,要么就在让学生看图片,实际上,办法有很多呢、例如
视觉辅助(图片,视频,简笔画等)
动作(肢体语言和表情),表演哑剧
实物展示
通过尺度来表示程度,画一道线,左边是sad, 中间是so so,右边肯定就是happy啦
反义词或同义词
故事
定义
多元感官(听觉,触觉,嗅觉等)
下次上课,如果学生不明白一个词的意思,一定不要那么快就用中文告诉他们,要用各种方法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感到好玩的同时也会有一种终于get到的成就感。

可是,光是老师教还不行,学生一定要经过自己把信息加工一遍才能记忆深刻。
学生如何自主去记忆单词呢?
可以将生词写下来,制作成卡片;也可以自制生词本“English dictionary”;还可以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例如有的学生喜欢边记边在单词旁边画画,或者通过字体的颜色大小区分不同的意思等等。
别忘了我们前面提到过,一个单词从教授到掌握至少需要7-10次的重复。所以学完单词以后,还需要在不同的时机多给学生复习,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要点。

如何复习?不妨试试这样做:
教授词汇后立刻让学生用起来。(通过练习巩固)讲完知识点立刻让学生对话或者做练习
一小时后让学生再用一遍。(快速浏览)这个放在我们下课前summary总结很合适
一天后让学生再用一遍。(第二天上课回顾前天内容)可以放在课前的free talk
一周后让学生再用一遍。(总复习)单元复习
一个月后让学生再用一遍。(考前准备)
然后Maria画了一幅很形象的画,一个词汇就像是一个苹果,我们要将这个苹果与我们熟悉的经验建立联系,例如:delicious,sweet。然后我们还要不断地构建这个苹果,例如这个苹果是长在树上的,这棵树有茂密的树叶,粗壮的枝干,最后这个苹果才能落到我们的手里,才能与我们建立真正的联系。
下午的时候,Nic给我们上了一节参观小学前的准备课,先提供了网站,让我们从网站上了解West End State School的概况,然后分组准备明天要去提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网站上查不到)。
明天早上8点10分就要在学校集合了,今晚要早点休息,明天带着问题去参观,并多多记录。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