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三国演义

作者: 鹿女拿云 | 来源:发表于2017-09-22 12:24 被阅读277次

    近来经典重现,四大名著的电视剧也轮番上演,似乎在提醒人们不要忘了经典。

    喜爱古典文化的我也重温了一遍三国演义。学生时看三国只是一知半解,如今再看虽未领悟透彻却仍有许多收获。

    熟读历史的朋友知道,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内容并不完全符合正史,有些人物形象与情节和正史有出入。

    比如其中反差较大的人物周瑜,周瑜在原著中的形象是有才智但心胸狭窄妒贤忌能,容不下比他有才智的诸葛亮,多次加害却没成功,最后气绝身亡。而正史里的周瑜则是另一种形象,容貌俊朗,风度翩翩,精音律,多谋善断,胸襟广阔。可见名著里的周瑜是被丑化的。

    虽然名著里有些人物形象是改编的,但仍值得去阅读与思考。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什么样的人物不存在呢?

    三国的每一个人物都有其鲜明的性格特征,是多面而复杂的。不论作者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我们都应认真解读人物特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从而丰富见识提升自己。

    我想这是阅读名著最大的意义与作用。

    从古至今,成大事者必有贤才相助。

    燕昭王有乐毅辅助振兴燕国,齐恒王有管仲辅佐成就霸业,刘邦有张良韩信萧何相助建立汉朝等,说明成大事者只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得善用人才一起实现伟大理想。

    三国里的群雄们一定深谙此道,大力挖掘天下人才。曹操求贤若渴,感叹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也爱惜人才,故而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均未杀之。最终他求得郭嘉,荀彧,荀攸等谋士为其效力。

    刘备先是求得关羽张飞等猛将一起奋斗,又三顾茅庐诚心请出诸葛亮为其辅佐。

    孙权继承父志接管东吴,谨记其兄孙策遗训: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重用周瑜、鲁肃、张昭等谋士为其辅助。

    从这点看袁绍则是反例,董卓死后他本有机会统一天下,然而他用人不当,以门第取人任人唯亲,对人多疑嫉才,没有主见却不听忠言,导致人心涣散人才外流,最后在官渡之战中战败。

    因此,成大事者需求贤才,也需谦虚仁怀礼贤下士,才能征服其心使之忠心效力。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一样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人才济济。

    人才和千里马一样需要伯乐赏识,然人生之路常非一帆风顺,千里马在遇到伯乐前也会历经坎坷。但只要豁达面对千里马终会遇到伯乐赏识。

    赵云本是袁绍部将,见袁绍非仁义为民之辈,于是弃袁绍而投公孙瓒,但不受重用,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刘备颇为赏识从此追随刘备。赵云以其非凡的本领为刘备创下诸多战绩,死后以“常胜将军”的形象在民间广为流传。

    姜维本是魏将,在诸葛亮北伐时被怀疑有异心,不得已投降诸葛亮,被诸葛亮重用。姜维英勇善战,智勇双全,是个可用之才,在被诸葛亮重用之后其才华得以体现,为蜀汉立下不少功劳,诸葛亮死后仍不忘其遗愿,虽然后来蜀汉灭亡姜维被杀,但他仍是英雄。

    像赵云和姜维这样的千里马,历经坎坷终遇明主实现自身的价值。后人应该向他们学习,不论处境如何,始终乐观积极等待机会,终会有实现人生价值的一天。

    观人不可只观表面,不可随意轻视他人。

    东汉末年天下动荡,张角兄弟发动黄巾起义,为抵御黄巾刘焉出榜招兵,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志向相投,投靠了刘焉,在黄巾之战中创下不凡的战绩,并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然而董卓见刘备是白身,并不感激。

    张飞气的要斩董卓,刘备拦下了张飞不与之计较。刘备胸怀大志,即使被人轻视亦不恼怒,在他看来与成就大业之志比,此等小事何足挂齿。而董卓因刘备身份低微而轻视他,殊不知刘备后来的成就远在他之上。曹操亦是如此。

    曹操出身不好,父亲曹嵩认宦官曹腾为干爹,曾被大将军何进嘲笑为宦官之后。曹操没有与何进争辩,只是无可奈何曰:乱天下者,必何进也!英雄不问出身,何进却以曹操身世不好而轻视、嘲笑他,最后却被宦官所杀。

    其实曹操更有一统天下之大志,后来统一北方建立魏国,虽未一统天下却也在三国历史中留下不可磨灭的一页。因此,观人应观其全面与长远,才是明智的观人之道。

    忠义是一大美德,自古忠义之士也为世人所称道。

    从三国里我看到了古人的忠义,譬如关羽,关羽与刘备张飞结成桃园三结义后,誓死追随刘备,即使不得已投于曹操门下,也不降曹操,不忘其兴复汉室之愿,所以有身在曹营心在汉之说,最后落于孙权之手也宁死不屈。

    关羽的座骑赤兔马,虽为马却有人之忠义品格。赤兔马自跟了关羽之后,不离不弃征战沙场,当关羽被杀后,赤兔马亦绝食而死。

    又如姜维,文武双全,本是魏将因被怀疑而降于诸葛亮,跟了诸葛亮之后便忠心耿耿,直到诸葛亮去世,还为蜀国尽心尽力不忘诸葛亮的遗愿。虽然后被杀之,亦为人所敬佩。

    三国里还有不少忠义之士,他们的忠义精神,坚定的信仰让我为之钦佩,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信仰的力量。人只有拥有坚定的信仰,才会拥有坚定的品格。

    三国时期是一个社会混乱群雄割据的时期,这样的时期自然避免不了战争。

    要赢得战争就要通将帅之道。

    诸葛亮曾和鲁肃论过将帅之道。

    他问鲁肃:何为将帅?鲁肃说:“统兵、陷阵、征讨、封疆耳!”

    诸葛亮告诉鲁肃:这是其一!古今统兵者均自以为将帅之才!岂不知将帅之道,非勇悍武夫而已,看重兵将多少勇猛如何的只是平庸之将。

    此类如吕布、袁绍等辈,比比皆是不足挂齿。高明的统帅不仅要知已知彼善用兵将,还要知天时地利人和,料事如神统帅万军,此等大将如孙、吴、管、乐,今之曹操、周瑜也。如此仍非明将帅之道。何谓将帅之道?

    比如用兵的兵便大有学问,兵有可见之兵也有不可见之兵,万事万物皆可为兵。还要掌握世间万物变化,运用得当可胜于百万雄兵。因此将帅之道不仅是一种战术,更是一门学问。

    为将帅者,不仅要英勇善战,还要知己知彼善用兵将,懂天时地利人和,更需知天文地理,掌握万事万物运行之规律,方为将帅之才。要做到以上要求或许不易,但如果每一个为将者都能以此要求自己,努力提高水平,一定能发挥最大价值为国效力。

    为领袖者不仅要征服领土,还要征服人心。

    征服领土只能征服一时,只有征服人心才是长久之计。

    在七擒孟获一回中,诸葛亮在治理蜀国南部地区时,南中的豪强总想割据自立,为了稳固蜀国政权,诸葛亮决定出兵平定南中。出兵前马稷说:攻南中夷人,不可用武力征服,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这正好和诸葛亮的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的政策不谋而合。

    于是诸葛亮用计活捉了孟获,之后以礼招待,孟获表示不服,诸葛亮便放了他。第二次交锋孟获又被活捉,孟获还不服,诸葛亮又放了他。如此反复七次,终于使这个在南中影响颇大的人物心服口服,从此不再反叛。

    这种策略虽不能一劳永逸从此太平,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这种思想谋略已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有助于文明社会的长远发展。正如有句话说:胜而不灭之,降而不辱之,此为征服之道。

    为人者,不仅要有才智更要有自控力。

    有自控力无才智,人生价值难以体现,而有才智却无自控力更是一种遗憾。

    张飞乃刘备手下蜀国名将,雄壮威猛身经百战,被称万人敌。世人皆知他勇猛而鲁莽,其实他不只有这样的一面。

    他嫉恶如仇,在刘备任定州县尉被督邮存心陷害之时,怒鞭督邮;他豪爽大方,欣赏刘备的鸿鹄之志,便与之结为生死之交,并倾囊相助为刘备奠定创业基础。他敬重忠义之士,在刘备与刘璋决裂之后,活捉巴郡太守严颜,但被严颜的豪气忠义所感动而释放他,严颜感其恩义助其作战,平定了巴郡、巴西两郡。

    他亦有谋,曹将张郃进犯巴西,他亲自作战与其交锋使张郃惧怕,50余日坚守不出,再耐心等待,待其粮草不多不得已下寨之际,杀其不意将其逼退至瓦口关,再从后突袭大败张郃。

    由此可见,张飞除勇猛鲁莽之外,还有智有谋。其才智虽不如刘备、曹操之辈,却也是可用之才。

    然而他的缺点也是致命的,他嗜酒,因嗜酒犯下酒醉失徐州之错误,且脾气暴躁,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常鞭打士卒,刘备曾告诫他,他却不以为然最终被部下杀害。

    古人以经验告诉我们,控制不住自己的人,即使再有才智,终会被他人所控制。

    做人需心胸开阔,宽厚仁义,方能长远发展,而成大事者更需如此。

    刘备是一个宽怀仁义的典型。

    刘备为求得贤才三顾茅庐,前两顾皆失望而归,第三顾终于等来诸葛亮,诸葛亮却在睡觉,刘备不急不恼耐心等待,诸葛亮被感动决定出山辅佐刘备。

    在诸葛亮为其辅助期间,诸葛亮批评刘备妇人之仁、胸无远志,刘备不仅不计较,反而以师礼待之,食则同桌寝则同床,使得诸葛亮忠心耿耿,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对百姓怀仁义之心,在曹操南下征讨荆州时,刘备为躲避曹操追杀而逃走,但因放心不下百姓也怕曹操屠城,刘备决定携民一起渡过汉江往襄阳而去。

    虽然最终败走汉津渡口,但依然得民心。虽然刘备最终没有一统天下,但仍然不失为英雄。反观董卓,他专权朝野,挟天子以令诸侯、对民残暴虐杀降卒,引起公愤,人人皆想诛之,最后死于亲信吕布之手。

    其实刘备并非没有缺点,但是就其宽怀仁义的一面而言,确实值得后人借鉴学习。董卓也并非没有优点,但是他狭隘残暴的一面也值得后人反思。

    刘备和董卓各有其优缺点,我们应从他们的优缺点中去芜存菁,学习其胸怀宽广、宽厚仁义的一面,摒弃其残暴而不义的一面,从而修正自己,完善自我。

    谁说女子不如男,只能为弱者?

    虽说三国里英雄辈出,尽为男子,然亦有巾帼不让须眉之辈。

    美女貂蝉虽为一歌妓,却能在天下大乱之时,为大局献身,知恩图报,义无反顾完成连环计任务。

    毛宗岗曾评价貂蝉:“十八路诸侯不能杀董卓,而一貂蝉足以杀之。刘、关、张不能战吕布,而貂蝉一女子能胜之。”足以体现其智慧与品格。

    孟获之妻祝融夫人是原著中唯一真正上过战场的女性,也是位奇女子,武艺高强,善用飞刀且百发百中。

    她英勇善战,三江城被诸葛亮取得后,替丈夫出阵,生擒了马忠、张嶷二人。后虽被擒,然孟获表示永不再反后,孟获夫人亦随之归顺,淡然处之。足以见其豪爽直率,英勇大气不输男子。

    徐庶之母也是位深明大义,正直刚烈之辈。她坚持信仰,忠于汉室,见曹操时被劝归降,她怒骂曹操,并举砚向他砸去,而当得知徐庶弃明投暗后又自缢而亡。其深明大义而刚烈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为后人所佩服。

    以上为三国里比较经典的女性形象,在女人为男人附属品的封建时代,尚有巾帼不让须眉之辈,何况如今思想进步的新时代?

    身为新时代的女性,更应自强不息,努力活出自己的品格与价值。i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穿拖鞋的蚊子:看到作者写到周瑜部分,感觉他确实是一代英杰。其果断决绝、从容若定的指挥赤壁大战,改写了历史。那么我们可以用他和同样才华横溢的,指挥了蜀吴夷陵之战的陆逊作对比,为什么孙权较喜欢周瑜而不咋偏爱陆逊呢?我想除了陆逊是江南氏族外,更重要的是周瑜有强烈的进取心(这点和孙权的志向相合),而陆逊偏重闭门守家。
        鹿女拿云:@穿拖鞋的蚊子 我个人也比较偏向周瑜,我认为周瑜的才华在当时是比较超前的,比陆逊优秀
      • 穿拖鞋的蚊子:感觉您是用心的写
        鹿女拿云:@穿拖鞋的蚊子 有同感:blush:
        穿拖鞋的蚊子:@子嫮 是的,非常喜爱三国时期涌现出的众多英雄人物!
        鹿女拿云:@穿拖鞋的蚊子 是的,你一定也喜欢三国,多多指教哦
      • 穿拖鞋的蚊子:曹操爱挖墙脚,并给予恰当的报酬。刘备做了些仗义的事儿,吸引了不少能人和他一起乞讨。孙权人尽其才,最大限度的给予自己公司员工发挥的才干的机会。
        鹿女拿云:@穿拖鞋的蚊子 总结很精炼:blush:
      • 马到成功程雨烟:坤元哥哥把狐宝宝删了,言而无信。因为乱写,狐宝宝不知失去了多少知音,接下来该怎么写下去啊?
      • 马到成功程雨烟:性格决定命运,关羽因高傲而败,张飞因暴躁而败,孔明因不识人而败。
        马到成功程雨烟:@子嫮 《搞笑可书青丘帖》第七篇:龙凤楼主-泥巴对小狐仙道:“小妹,来,喝咖啡。”小狐仙道:“哥呀,我只喜欢吃糖,不喜欢喝咖啡,你这安的是什么心啊,想要苦死狐宝宝吗?不要不要我不要,哥,我只要糖。”泥巴道:“小妹啊,你都要成没牙狐狸了,还只要吃糖。要糖没有,要咖啡有,还是喝咖啡好,牙齿不会掉。”小狐仙道:“小时候牙疼,脸肿得老高,我宁愿打自己的脸,也不肯吃药。爸妈趁着我睡觉时捏我的鼻子灌药,我哭着说,呜呜呜,苦死狐宝宝了,不要灌药啊,多放点糖吧,狐宝宝自己吃。好哥哥,我不要咖啡,就给我糖吧?”泥巴道:“小妹,你再瞎闹,告诉你爸妈去。”小狐仙边逃边喊:“哥不要告我状啊,我不敢再瞎闹了。”小狐仙又去找蒋坤元,跟着他不放,道:“呜呜呜,坤元哥哥,我好可怜啊,爸妈不让我吃糖,坏泥巴哥不让我吃糖,要我喝苦咖啡,还要告我的状,我是吃一回糖挨爸妈一回打啊。牙齿都掉光了,饭也吃不动了,菜也吃不动了,可就只惦记着糖。只要有糖吃,挨打也愿意啊。好久没吃糖了,好馋啊。只有坤元哥哥对我最好对吧,只有坤元哥哥宠我对吧,只有坤元哥哥会给我糖吃对吧,赖在这里不走了。”
        鹿女拿云:@马到成功程雨烟 说的好,知己所见略同:+1:
      • 马到成功程雨烟:《搞笑可书青丘帖》第七篇:小狐仙道:“我今天好开心啊,简叔给小狐仙糖吃了哎,我厉害吧,简书之中简叔最大,我的朋友中有简叔哎,有几人能得简叔的糖呢?好吃好吃就是不给你吃。跟着简叔不放了,赖在这里不走了,要糖吃,我是爱耍无赖的小狐仙,一看到糖就走不动路了,口水滴答滴答直往下流呢。”
      • 夏天的冷_冬天的热:赞
        鹿女拿云:@夏天的冷_冬天的热 :blush:
        鹿女拿云:@夏天的冷_冬天的热 :blush:
        鹿女拿云:@夏天的冷_冬天的热
      • 劍心:学有所得,很赞😬
        鹿女拿云:@劍心 谢谢鼓励,一起学习:blush:

      本文标题:我读三国演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kff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