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有拖延症,起床时拖拖拉拉,吃个饭磨磨蹭蹭,就连出门玩都要慢别人半拍,但是家长们总是以“孩子还小,长大就好”的心态来对待。 其实成年后,拖延的习惯当然难以改掉,甚至越来越严重,没有时间概念,做事情无计划性,习惯性拖延,误事误人误己。所以告别拖延症要从娃娃抓起,孩子为什么会产生拖延症呢?面对喜欢拖延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做?一起来看看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10827962/2be3d0d424ce06bb.png)
首先,做个“懒爸爸”、“懒妈妈”。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很多事情不用开口,父母就已经帮他做好了。长期下去,孩子的依赖性就会很强。所以,家长要学会“偷懒”,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放弃依赖性。如收拾书包,家长要尽可能地把这些小事交给孩子来做,让他们从小事中培养独立的习惯。
第二,孩子的事情要有规律。
就是让孩子每天要做的事情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循环往复。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小毛的妈妈就是这样做的,早上起来小毛要先刷牙,接着快速地喝下一杯温水,再去洗脸、吃早餐等。这样有规律的生活能有效地纠正孩子丢三落四的毛病。
![](https://img.haomeiwen.com/i10827962/d2cad03c21917a2a.png)
第三,做个小“提示板”。
像备忘录一样,家长可以做一个“提示本”或者“提示板”,让孩子写好他应该带的东西,放在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孩子快速地检查自己所要带的物品。
第四,偶尔让孩子尝尝“苦头”。
虽然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改掉“拖延症”的坏毛病,可是一旦孩子“拖延”了,又忙不迭地替孩子收拾。其实,在一些特定的时候,让孩子尝尝“苦头”是有必要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后果承担法。比如孩子老是“拖延”不写作业,一而再再而三,那就让他尝尝不能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的苦头。
最后,做个好榜样。
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家里也很少收拾,或者说自己很少收拾,导致家里乱糟糟的。这样的家庭环境造就的孩子也多半是随手乱放、随地乱扔东西的人。只有家长做好榜样,将家庭环境打理得井井有条,才有利于孩子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https://img.haomeiwen.com/i10827962/0433e94cd3d2e73d.png)
家长们可能宠爱甚至溺爱孩子。但不能时刻帮孩子处理事情,所以孩子的习惯养成是很重要的。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适时地培养孩子对于时间管理的能力,让孩子可以在自己的节奏下规划好时间,养成良好习惯,就自然而然地能够彻底摆脱“拖延症”了。文章内容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最后您对文章有什么想法和建议。欢迎在上面留言评论,心理小秘书与你一起进步。
特别提示:心理学≠鸡汤≠算命≠读心=科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