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的难预料,在我写完讲故事做培训(一)之后,我就开发了课件《巧用故事做培训》这堂课程,因为很多内部讲师反映我们的课程缺少更多生动的案例和比喻,我就在这上面下了功夫。下面我们就继续说说比喻和故事在培训中的作用。
一幅图=1000个子
一个比喻=1000幅图
一个比喻背后都有一个好的故事
引自《巧用故事做培训》一书内容以上内容就能看得出来为什么说比喻那么有用了,可以说故事是身体,比喻是灵魂,有血有肉才能产生画面感,才能有带入和触动。培训目前正在进入互动式、构建式、触动式、等等这些形式,那我想在技术层面支持下各位流派,就是需要引导和共鸣。
下面从比喻讲起,让我带入大家开启小学语文模式。尽管大家对这个模式已经很熟悉了,可以把咱们熊孩子的辅导书借来一用先:比喻是有结构的,这就是一种修辞手法,不套路了,继续说。除此以外比喻这个家族大概有三个兄弟:分别是,明喻,暗喻(隐喻),借喻。
这三个兄弟各有不同:大哥明喻性格开朗,直来直去,看见什么就表达什么,听的人都很清晰;二弟暗喻这个人也不错,就是脾气不好,太情绪化,开心的时候说你是天上的明月,不开心的时候就说他现在变成了一座雕像,不想理人;最可爱的是三弟,借喻这个小家伙太调皮,总是能语不惊人死不休,“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也别考证是不是大人教的,总之三弟就是可以以物喻人,可以夸大缩小人或者事情,情境运用词语的高手。
一起动动手,来做做小测试吧,看看你们把我说的能不能全部吸收,
记住,培训的目的是要改变,改变要靠刻意练习!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培训和比喻的一些可以借鉴和“拿来”的地方,比喻有以下三点可以借鉴:
1、用已知去描述未知,让人容易接受。例如:什么是榴莲?就是植物界的“狼牙棒”,不但营养丰富还是水果皇后,是结婚后女性常备营养补品和搓衣板的替代品。
2、认知心理学认为对事物的认知是左右脑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仅要有理论依据,还要有情感支持,也就是要能从形象上更多给与学员一些图像,比喻能做到,在认知中通过比喻的作用构建自己的想象和逻辑,这样接受的程度大大提高。
3、东方文化有时候不喜欢直来直去,有时候说一件事情我们可能用一些成语、典故进行铺垫,这就是隐喻的作用,有时候一些犯错误的人来找我们,我们就讲亡羊补牢的故事,有时候一些爱慕虚荣的人来了我们就讲狐假虎威的故事,总之这就是把道理隐藏起来,他们自己找答案,这样的东西就是自我构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讲师告诉他们的人生大道理,心灵大补鸡汤了。
最后我们来一起聊一下讲故事的一般基本课程技巧,让大家可以自我运用下,
第一就是要有铺垫,“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山上·········”,听着是不是下一句你都能接上,是的,这个部分是要拉近距离,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第二,在叙述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要:
制造意外
这点非常重要,因为这个是能够吸引大家的兴趣持续跟进的最好办法,可以用悬疑、打破常识、声音、影视等辅助道具。
第三,故事讲完了,但是里面的寓意我们要克制一下自己,每个学员都能找到答案,把这个寓意的部分交给学员,我们就引导和调整就好了。
第四,反思才是这个比喻和培训最关键的转化,所以我们更多要去提问,要用开放式的问题去让大家直面问题,让学员从问题中寻找答案,不要直接告诉他,轻易得到的就不是他们想要的。
最后部分呢,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责任、培养的故事,我们一起体会下:
有个寺庙,因藏有一串佛祖戴过的念珠而闻名。念珠的供奉之地只有庙里的老住持和7个弟子知道。7个弟子都很有悟性,老住持觉得将来把衣钵传给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光大佛法。不想那串念珠突然不见了。老住持问7个弟子:“你们谁拿了念珠,只要放回原处,我不追究,佛祖也不会怪罪。”弟子们都摇头。7天过去了,念珠依然不知去向。老住持又说:“只要承认了,念珠就归谁。”但又过去了7天,还是没人承认。老住持很失望:“明天你们就下山吧。拿了念珠的人,如果想留下就留下。”第二天,6个弟子收拾好东西,长长地舒了口气,干干净净地走了。只有一个弟子留下来。老住持问留下的弟子:“念珠呢?”弟子说:“我没拿。”“那为何要背个偷窃之名?”弟子说:“这几天我们几个相互猜疑,有人站出来,其他人才能得到解脱。再说,念珠不见了,佛还在呀。”老住持笑了,从怀里取出那串念珠戴在这名弟子手上。
大家读完这个故事就觉得这师徒二人的智慧都非常赞,我们可以把寓意作用在责任、这是针对徒弟说的,同时也可以把寻找继任者这个作用点利用起来,心中有佛,念珠又算什么呢?
所以各位,培训是一本很厚的书,需要我们耐心的读,我们的培训之道在书中,也在学员的内心,所以多去想一些事物的关联,别让课堂太死板。
学习,从你我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