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可见,在异乡能够见到来自老家的人,听到老家的声音,是多么令人感动的事。可是,越来越多的老乡,尤其是年轻一代,已经听不到乡音了。大家都在说着流利的普通话,不再说,或者说已经不会说老家的话了。这是为什么?
第一,源于人口自由频繁的流动。方言的出现源于地理阻隔,因为以前交通不便,各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比较少,从而形成了相对封闭的语言环境。而如今,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人口开始大规模的流动。加之交通便利,各地交流日益频繁,距离已不再是问题。这时候,方言就成了人们交流的最大障碍。人们急需要一种标准化的语言,来降低沟通成本,这就是普通话。普通话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高了人们交流效率的同时,也在挤压方言的生存空间。
第二,源于语言的本身属性。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交流的工具,一旦这个工具不好用了,人们自然会选择更好用的工具。显然,在如今的交流工具中,普通话这个工具更好用。方言这个工具的应用场景越来也少了,已经到了可有可无的境地。你可以不会方言,但你不能不会普通话,这就是工具的实用性。
第三,源于学校的教育。如今的孩子们,从小就接受的就是普通话的教育。在学校,所有人都在讲普通话。而回到家,年轻一代父母也和孩子说的是普通话。在孩子的语言环境里面,已经没有方言存在的空间了。这时候,孩子们不仅不能说方言,恐怕连听也听不懂方言了。来自故乡的唯一印记,也被彻底抹掉了。
第四,源于生存的需求。现在你想要在城市里,尤其是大城市里面找份工作,最起码的要求就是会说普通话。这迫使你不得不掌握普通话,不然的话,你想要寻求一个事业的发展都很困难。可见,掌握普通话,已经是一项基本的生存技能。
所以,若干年后,乡音难觅,故乡难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