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日常对话
那天晚饭过后,孙宝她们要回她们家去,小孙宝和她妈的简短对话,我听后很是欣慰。
两孙宝每周都有少许可以自由支配的一点零花钱,大孙宝放学回来买了一小包水果糖。由于认知里,觉得糖对牙齿有伤害,大家言语里就经常强调减少或者杜绝俩孙吃糖。她们一般情况下还是不吃糖的,也认为吃了对牙齿不好。
她们在背上书包准备回她们家去时,小孙宝突然拿出一块糖,仰头对她妈“举报”姐姐,说:“妈妈,姐姐今天买糖吃了。”手里举着一颗亮闪闪的漂亮彩纸包装的糖,让她妈妈看。小心眼里不知想得到什么答案,是只纯客观叙述着一件事?还是想让她妈妈批评教育姐姐一下?她妈妈不带感情地说:“知道了。姐姐大了,她知道什么事对,什么事不对。”大孙宝在事实面前,没有被她妈妈批评,也没有对“举报”者进行“回击”,背着书包先出了大门。小孙宝和她妈妈随后一起出了门。
我送出她们到院子里,为儿媳妇的“不偏不倚”态度刮目相看,她对小宝的“举报”不急不躁,让俩宝自己做判断拿主意,并没有把“糖这种罪魁祸首”再对她们声讨一通,也没有马上去批评大宝,让娃自己去思考对错,也没有让小宝不要学她姐姐,给了孩子自己如何做事的空间。我欣慰地觉得儿媳妇这一点,很是有教育智慧的。
已经出现问题了,怎样解决?需要当事人自己明白正误,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儿媳妇这一点做得很智慧。
父母是孩子成长途中的指点者,陪伴者,服务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