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连载)
(作者: 张浩明;摄影: 完 璧; 编辑:完 璧)
【此文作于2008年】
![](https://img.haomeiwen.com/i17851104/cc8d1f52d1ac797b.jpeg)
第一次游望江楼大约是九岁。那年因搬家从新南门河边迁到九眼桥附近的莲花村。从新南门旧房子拆下的破窗烂门半截砖,在莲花村的田坝上重新盖起,迁移的新房比旧房更差,地下湿漉漉,你往破床破柜的“腿”上一掐,便能掐出深深的痕印,好像水都要流出来了。
初冬的一个星期天,太阳特别好,我去莲花村看望奶奶,屋外十几个竹筛子晒着鲜红的桔子皮,奶奶说这是牛儿到望江楼捡的,这东西晾干了收了水气,卖到中药铺几角钱一斤!牛儿是我的堂兄弟,比我小月份,今天早上又去了望江楼。中午喝了几碗芋头稀饭,奶奶给我一角钱,叫我早点回家。我在城里的电影院门口也捡过桔子皮,无奈捡的人多,捡了一点也卖不了几个钱。今日我不妨去望江楼试试运气。
我拉拉身上的蓝布书包,可望江楼的门票五分一张我哪舍得出,想来想去记得同班同学说过,川大有一段墙和望江楼相连,从中钻过即可。不多一会那段矮墙便到了。其实墙早已塌了,几排杂乱的竹窝子把川大和公园分开,我一钻便钻了进去。
那天天气真好,江边的崇丽阁在阳光的映射下十分壮丽。那个年代还没有矿泉水,廉价的红桔是人们逛公园的上佳食品,一对对青年男女,一拨拨老老少少,坐在崇丽阁江边的石栏上一边闲谈一边剥着桔子,只要人们一剥,我便上去捡。我从崇丽阁一直捡到薛涛井,一直捡到竹林中的茶铺,不多时书包已沉甸甸的了。一个中年人见我捡桔子皮,还请我吃了一个小灯笼般的大桔子。中年人还带着个孩子,我不经意地跟着他们进了薛涛诗作陈列室,在—个玻璃柜下面,摆有不少线装书,只听那中年人对孩子说,你看薛涛在九岁时就写出了那么美的诗句。原来那线装书上印有“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涛九岁句。”
我出了陈列室,向公园尽头走去。望江楼的竹子,有粗壮的高大的,也有细瘦的;高大的一丛丛一排排,直挺挺地指向天空,细瘦的密密匝匝,叶片是尖的。公园尽头处有一座破房子,土红色的柱子门窗漆已脱落,也搞不清是什么文物古迹,只看到一副对联,“杏花春雨江南,白马秋风塞上”。天快黑时,我出了望江楼,回到家把桔子皮倒出,晾干后卖掉获款三角。第一次到望江楼没拜访薛涛,倒是发了笔小财,想来仍觉好笑。
(下篇:《安康修城救江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