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那种你看一眼就会爱上的书,静、美、雅。
读这本书也相当过瘾。不厚,有趣,精彩极了。
外国友人一本正经的吐槽中国唐诗的外语翻译,这个题材的作品估计也只此一家了。
就是这本书——《观看王维的十九种方式》,【dove·读】#30
这本书的作者逐一检点(吐槽)了王维的《鹿柴》这首五言绝句的十九种以及更多种译本。
就是这首短短的五言绝句,作者找出了19种翻译并逐一点评,后来又补录了10种翻译。然后这本书再经译者又将这29首翻译诗翻译回中文,数量又翻了一倍,那么算下来,《鹿柴》这首诗在这本书里以不同的面貌出现五六十次。
一千两百年前,那个叫王维的诗人绝不会想到,一千两百年后,那么多的英文、西班牙语、法语的王维崇拜者用自己不同的方式翻译着他的这首鹿柴,然后又以现代诗歌的形式呈现在中文读者面前。
温伯格,美国诗人,散文家,译者。
他不仅是这本《以十九种方式看王维》的作者,也是北岛的诗集《打开》的英译者,同时是《新方向中国古典诗歌集萃》一书的编辑,这本书也被《时代》文学附刊选为“年度国际图书”。
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翻译了许多帕斯、博尔赫斯等人的作品的作品。
因为这本书的缘故,特地去查了一下中国诗歌国外翻译的一些文献,发现了一个挺有趣的现象。
我们自己当然会觉得中国诗歌的最高峰是李白杜甫,但是外国人们好像不这么看。日本最崇拜的是白居易,而在整个欧洲乃至美国,王维是最受认可的。
仔细感受这首从小就背诵的朗朗上口的《鹿柴》,也许就能看得出一些端倪。王维的作品,山水只是表面,它的内里,是禅意。正如他的字号 “摩诘居士” 。
也许在拉丁语系的语境里,国际友人们体会不到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的这种磅礴也好苍凉也好的共情,却能理解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这种充满佛教禅宗的意境。
作者在这本书的开头,提出了翻译中国古诗的几个 “关键点”——
1、中文,特别是古文,一个字可能有很多层意思——可能是名词,也可能是动词、形容词,甚至具有相反的意思。
2、对于西方译者,汉语缺乏动词时态,让习惯了时态的西方译者需要从上下文猜测动词发生的时间。
3、同时态类似,汉语也缺乏单复数形式。
4、汉语诗罕见第一人称单数,这种 “无我” 可以消除诗人的独立意识。因此作者对所有翻译作品中含有 “I” 的都全部痛批一番。
作为已经习惯了汉语语境的我们,还真的意识不到这些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区别。
我们学习英语的时候都在抱怨什么单数复数现在时过去时完成时麻烦的要死完全搞不清楚。
没想到外国人看待中文也是想怎么名词没有单复数动词没有时态介词乱七八糟混用难理解的要死完全搞不清楚……
这本书里作者一共介绍了29种不同的译文。每一篇译文都是不同的译者对这首王维的诗的不同理解。但是从不同的人的不同理解里,还是能找出一些共性的——
比如对中文语境里的一些词的难理解。最重要的例子就是 “空山”。不管是翻译成empty hills 还是empty mountians 都没有 “空山” 这种空灵感。
比如上文提过的,对没有 “叙述者” 的不适。因此很多译文硬生生加了 “I” 甚至是 “We”,按作者的原话,“整首诗的基调一下子就毁了”。
类似的问题作者 “吐槽” 了整本书,就不一一枚举了。
作者在吐槽完那么多《鹿柴》翻译的作品后,写道:
“翻译不只是从字典到字典的跳跃,还是对诗的一次重构。”
严复提出了翻译的三大准则:信、达、雅。
但是从这首唐诗翻译成其他语言的这些例子来看,信、达、雅基本不可能同时满足。
作者最后指出,把一首唐诗翻译成英语(或者法语,或者西班牙语),便是一种重写。
重写后的英文诗,又不是一首真正的英文诗,因为它又将一直被当做译文来读:这是在另外一个文本之上的文本书写。
是要靠向原文,尊重原意(信、达),还是靠往所要翻译的语言,更符合翻译成的语言的习惯和意境呢(雅),这看似是个无解的答案。
我就想问,这本《观看王维的十九种方式》里提到的那位愤怒的教授写的《如何阅读<观看王维的十九种方式>》哪里能买得到???!!!
End
公众号ID : Dove_booklist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