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由于工作原因,笔者深入了解了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从知乎上关于毕业生就业的话题统计可以看出:
大家普遍表现出来的特点为:迷茫。具体表现为到了校招季还不清楚就业方向(找工作发力点)、不知道怎样写简历(很多人是积累太少,言之无物)、拿到offer后不知如何比较(对未来发展不明了)以及直接找不到工作。而令人欣慰的是已经有一部分同学知道未雨绸缪提前准备了,只是选择繁多,没有明确的方式方法,在这篇文章中笔者会尝试运用产品思维,将产品工作流程应用到践行职业发展中,同时也欢迎大家交流看法。
一、写在前面
将个人职业发展作为一个产品,用户狭义上说是你的老板,广义上说是某个行业圈子,所以你的任务就是,找到产品目标(基于自身需求)、确认产品需求(不同阶段能力要求)与功能需求(不同阶段实际工作范围)、设计产品生命周期并在生命周期内打磨它,使其不断自然增值。生命周期分为探索期、成长期与成熟期,并且我定义的成熟期是达成了职业发展目标,产品的衰退期不在文章讨论范围内。
OK,首先我们看所谓产品思维是什么?就是在审视产品时,能够从设计者及不同场景下的用户两个角度去分析,从设计者角度可能关注的是该产品的行业背景(政策法规、市场规模、商业竞争、相关产业发展情况)、产品定位、目标用户、场景及需求、核心业务逻辑、信息与功能架构、使用流程等,作为一个用户则是多看多用,体验不同场景下产品是否满足或者怎样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与设计者角度的结论形成呼应与互补,最终达到能够立体看待产品的程度。
所以,将之应用到打造个人职业发展,我们需要从自身以及老板(或者行业圈子,以下简称“老板”)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基于自己想要的大前提,比如个人兴趣?稳定?轻松?发展前景好?高薪?等等不同角度,明确职业目标,接下来我们要搞清楚老板们想要的人才是什么样子的,并且向这个方向靠近,增强匹配度。
接下来,就让我们将产品思维及工作方法运用到职业发展的设计中,行动起来吧!
PS:行动的结果可能是你发现你的目标不切实际,以及如果你没有目标的话,那跟不切实际一样,根据自己的大前提来边行动边优化迭代吧。
二、产品设计者角度
1、分析市场需求,确认产品目标
产品目标即是职业目标,根据这个目标来搜集信息,维度可能包含行业/公司/岗位下的业务类型、发展现状、前景、用人缺口、具体能力要求,这些信息可以通过新闻网络资源、招聘网站上的jd、相关人员的分享等来获取,基于这些信息对自己进行SWOT分析,评估目标的价值以及可实现性。
2、进行用户研究,确认产品需求
评估完可行性,确认了产品目标,然后需要描绘用户画像,搞清楚你的老板的样子,分析立足于他们的场景下,对你的需求,而你做什么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得到他们的回馈。这里他们对你的需求本质上是希望你能帮助他们达成的目标,而提出的需求(也就是所谓jd上的要求),可能只是一个客观参照、意见,不一定是一个写死的东西,比如你不是清北的学生,但你却可以满足老板对人才的能力要求,ok,you are in。其实这也是一个你将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的过程,需要抽丝剥茧发现本质。这里需要申明一点是,场景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基于职级的具体工作情境,一个是基于大的职业路径的具体职级,在这两个维度上探索老板的需求,进而提出对自己的能力要求。
3、确认流程及功能需求,绘制产品原型
当你完成上述探索发现之后,自然会出现一条线,分为主流与支流,主流是你的职业发展路线,支流是在每一个点你需要做的事,这是你的核心业务逻辑。对于这个产品的产品需求,具体体现为不同支流上的功能需求,即你的具体工作内容。至此,这个产品的原型被拿了出来。
4、项目开发,上线
在进入开发阶段之前,我们要有一个项目管理思维在内,对整个产品开发过程进行人力、工作量、时间的规划及ROI的预估,我大概需要多少资源?我们完成每一个功能点需要多久?是否需要预留缓冲时间······放之这个具体情境中,就是我在能够做到这个职位时,我需要为具备这个能力做出哪些准备与付出,需要牵涉哪些人,花费多少时间与金钱成本,这个问题可能不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我们可以从80%的前人发展轨迹中得到一些启发。
5、运营及优化迭代
这个产品很有意思的是,从完成第一个功能点之后就开始上线运营了,并且其后的产品发展方向还有可能因为之前的实际运营情况被颠覆,也就是所谓的需求变更。有的需求变更是向更高层次进阶,是在整个产品自然增值基础上创造了突然增值,比如利用自己职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和积累,成为了斜杠青年或者直接开启了第二事业,而有的需求变更则是做到不想一路走到黑的心累与纠结,此时我们知道,某个项目如果做到最后想切换方向变更需求的话,一般要承担巨大的成本,甚至不能完成这个转型,类比到职业发展也是如此,所谓隔行如隔山,不是说你在某个领域深耕多年但郁郁不得志后不能转型,而是成本或许会很高,过程会比较艰难。
但职业发展毕竟还是灵活的,真实的情境下会有各种因素起作用,在这里想建议的是,为了避免出现迫于无奈转型但又没什么沉淀导致的非常艰难的情况,那么“出名要趁早”,“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除非目标极其明确,否则尽早开始体验职场生活,或许就是从实习开始,进入真实环境中评估其与我们设计的产品的出入,及时总结,给自己一个真实的反馈。或许看到这里有人会说,这样的话前面一堆白讲了,这不还是说实践出真知撸起袖子开干才是正经事吗?其实不然,前面所述一切建立在你花费时间与精力来思考研究、学习积累之上,如果你真的能够做到这些,结果不会坏到哪里去。
三、用户角度
前面说了从设计者角度,我们怎样设计并践行自己的职业发展,而从用户角度,即老板角度分析刚才设计出来的产品,我们更多的是对前面设计的检验,这里可以尝试建立同理心,通过圈内的一些资源、共识,分析自己的设计方向对不对,对于需求的定义对不对。还有一个科学方法就是深入用户,看看用户觉得你说得对不对,做得够不够,随时接受用户的反馈并分析判断是不是该调整策略方向,工作方式方法。可能大家会认为老板没时间搭理我们,但不要忘记有很多老板(尤其比较有影响力的)业余时间会作为培训讲师出现在各种课程上,那么作为对自己的投资,打开荷包换取真实的“用户反馈”吧。
四、一条贯穿始终的人性定律
“竞品”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是好的?以及更重要的是为什么那样做是差的?在产品经理的工作生涯中,竞品分析是一直要做的事,能够科学判断对方产品的用户场景,体会对方的设计意图,观测对方的用户反馈,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踩坑,快速优化迭代自己的产品。
那么我们在自己的职业发展进阶之路上,不要闭门造车,除了向往期的前辈们学习、取经外,多跟同期小伙伴交流经验,分享信息资源,因为他们跟你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经验最具实战性,可以说是避免踩坑,快速进阶的“渔翁之利”。这种分享交流、互帮互助的结果不是你死我活,收购吞并,而是双赢。
五、写在最后
有一位深耕职场多年,如今走上创业道路的产品人曾跟我说,职业发展路径是可以设计的,深以为然。虽然很多东西瞬息万变,但又万变不离其宗,究其根本一定有必然的规律。说得实际一点,我们既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拥抱变化,更要以坚定的信念将变化为己所用。可能大多数人真的没有那么努力,所以你再努力一点就够了,放轻松,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打造没有辜负你自己的职业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