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大收益”是保险产品销售中最常见的误导之一。
人都是逐利的,利益更高的产品必然更具吸引力,但在推销过程中承诺的利益是否能够兑现,是另外一回事。
首先要明确一点,“保险产品的收益性” 和“我们普遍了解的收益性”是有区别的,很多人都在“以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的思维”选择保险类产品,或者很多从业者把保险产品包装成投资理财产品在销售,这就很容易出现理解偏差,甚至后期的纠纷:
“明明说3年返本,为什么现在要等到10年?”
“明明说预期5%的收益,为什么现在变成3.5%?”
“明明说每年返还10%,为什么每年返那么点钱?”
“……”
产生纠纷的核心原因,除了推销员夸大收益之外,更深层次的是双方都不了解保险是什么,主要功能是什么。笔者会在未来专文探讨:【保险规划】购买分红年金险注意事项:透过宣传页的现象看到本质。
先不谈功能,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收益情况,保险产品可以取得的“收益”有5个方面:
1、两全保险(含年金保险)每年领取或满期领取
2、分红(现金分红和增额分红)
3、万能账户(保底利率)
4、直接购买投资连结型保险
5、高现金价值并持续增长
以上5项经常会组合出现,如带有现金分红功能的年金保险、附加万能账户的两全保险等等。无论是哪类产品的增值部分都是保险公司给客户的,换句话说:保险公司拿着客户的钱去增值,投资渠道、投资监管和能有多少回报给客户?这是值得关注的。
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有着稳定社会运行的责任,因此它们必须安全、长期地生存,除了必须拥有强大股东支持外,《保险法》也明确规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除因分立、合并或者被依法撤销外,不得解散。”
详细分析我们未来谈论:【保险法规】保险公司破产倒闭了怎么办?我的保单怎么处理?《保险法》《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给你答案
那就意味着保险企业是风险厌恶型企业,收保费本来就是承担风险,如果再承担投资的额外巨大损失,偿付能力就会收到严重影响,给经营带来阻碍,因此保险资金的运用是受到监管部门严格监控的。
如《保险法》第106条:
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必须稳健,遵循安全性原则。
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下列形式:
(1)银行存款;
(2)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
(3)投资不动产;
(4)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是这样规定的:
第59条:中国保监会应当根据公司治理结构、偿付能力、投资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按照内控与合规计分等有关监管规则,对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金运用实行分类监管、持续监管、风险监测和动态评估。
第61条: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的重大股权投资,应当报中国保监会核准。
第64条: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应当依法披露保险资金运用的相关信息。
第65条:中国保监会有权要求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将保险资金运用的有关数据与中国保监会的监管信息系统动态连接。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应当按照中国保监会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向中国保监会的监管信息系统报送相关数据。
因此,保险公司在投资过程中会受到限制和风险管控,针对保险资金频频举牌中国A股,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曾在2016年11月24日指出,要加强(对保险公司)股权、股票投资监管,规范和约束其一致行动人行为。这就对保险资金的收益率做了大幅度控制,不能胡来。

举牌:
《证券法》规定,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时,应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以公告,并且履行有关法律规定的义务。业内称之为"举牌"。
险资投资项目的选择也是更偏向安全性(其实是不允许选择高风险投资),而非收益性,所以再遇到有业务员告诉你每年能有20%收益的产品,你要明白有多少水分了。
如果想通过保险产品取得相对较高收益是需要时间的:
如某高现金价值终身寿险,给0岁孩子投保,年交保费86万,缴费10年(共860万),孩子60岁的现金价值是5200万,综合算下来,60年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也不过8.4%,这是用长时间换来的。
再如某附加万能账户的年金险,给0岁孩子投保,年缴保费86万,缴费10年(共860万),孩子60岁时现金价值1155万元,万能账户7233万,综合算下来,60年的平均年化收益率14.5%(前提:万能账户至少保持4.5%的利率之上,且持续60年)
所以高收益都是需要付出的,要么承担风险,要么付出时间。有收益功能的保险产品,更重要的是安全性、长期性和稳定性,而不是高收益性,而我们在选择时也更应该注重保险独有的功能——保全性。对此我们未来详细分析:
【财富保全】利用人寿保险继承/传承遗产,规避债务风险的一些要点。
【保险嫁妆】给孩子买的储蓄型保险 婚后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保单归属是谁?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