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以前没有明确的觉知,但是自己确实一直在尝试突破舒适区,寻找自己的方向:
求学时,没有听从家人考省内大学的建议,离家千里跑到四川
求职时,没有跟大多数同学一样留在安逸的四川,跑到了上海
工作时,从内资企业跳槽到外资工作多年,又去考了上海的一个事业单位,做国家级项目
体制内工作了两年,觉得自己还是适合企业的节奏,毅然放弃事业编制,又回到了外企
仿佛感觉一切回归到原点。
外企的工作无外乎KPI,deadline,目标,慢慢新工作也做得越来越顺手,部门关系融洽,仿佛一切都在正轨,稳定而美好。 然而我又一次迷茫了——在外资企业,说着中英夹杂的语言,拿着还过得去的薪水,做着不大不小的项目,工作不简单但也能胜任,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17年的上半年,工作已经不再经常性需要加班,我却陷入了极端焦虑的状态,焦虑到晚上经常梦到一直在跑,醒来累得不行。开始想要改变,这期间做过各种尝试,写公众号,健身,做公益,帮广告公司的朋友做项目策划,报考MBA…… 想离开当时的工作,但是其实一直没下定决心要离开。
2017年的夏天,回家的路上,突然有个念头:再这样混下去,浪费的是自己的时间,没有挑战性的工作,每天时间的支出是负利的。不跳出舒适圈,就会一直在现在的圈子里煎熬,温水煮青蛙。
自己做了十几年的行业,其实很早之前就处于厌烦的情绪,虽然出于职业责任感,工作做得还不错,但自己知道是没有办法做到卓越,也没有办法投入和享受其中。 停下来吧,慢下来吧,好好想一想吧…… 这个声音一响起,就停不下来。
但跟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一说想要从外企裸辞,多数人不支持,原因无外乎如下:
都一把年纪了,裸辞不是那么好找工作,不要浪费时间,还有经济压力怎么办
工作到最后,做什么都是一样的,你现在的工作已经做熟了,换新的有风险 ……
诸如此类,各种阻力
所幸的是,自己并没有被困难和压力吓到,还是毅然决然离开了原来的工作环境,一边准备mba考试一边思考未来的方向。经过了大半年的空档期,考上了上海最好的mba商学院之一,也逐渐有了模糊的方向,知道自己希望从原来传统营销的工作,转向与一些业务层面的工作结合,并且持续的输入和输出,将自己过去的工作经验和思考系统化。这段不稳定状态的时期碰到的困难和挑战不一一赘述,其中也动过数次回归以前轨道的念头,万幸还是坚持了下来,感恩那个坚持初心的自己。
现在已经回归新的工作岗位一年,慢慢转向自己希望尝试的方向,虽然人生并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仍然非常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因为自己这一两年间,心态和格局上成长了很多:
1. 以前工作也好,生活也好,过于纠结于细节,缺乏大局观,这一年开始学习聚焦。
2. 我是务实型做事情的人,性格比较内敛,以前不太喜欢去扩展自己的社交圈,但现在慢慢开始去联接,去跟不同的人交流,这样的尝试,也让自己对要做什么,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我想跟大家分享这些,并不是说自己现在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也不是劝大家要辞职,我想对大家更是对自己说的是: 当你觉得自己所处的位置环境让你不舒服,与其期望环境改变,等待贵人降临,不如自己去做改变,首先对自己有个觉知,然后做各种尝试去破局,给生活做加法,不断去探索,不断去思考,直到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热情所在。你的贵人就是你自己。
阻力不可怕,只要坚信自己要做的事情,阻力都会变成动力,只有去打破一个平衡,才能进入新的动态平衡。 最后总结一下我个人在自我成长上总结的几个递进式的方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2756792/358ebcbd6c5ca8fc.jpg)
只要你从不停下脚步,你在黑暗中所做的一切,终将使你发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