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漫

人人都有一张嘴,嘴有两大主要功能:一是吃饭,一是说话。说话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俗语说:“一句话把人说得笑,一句话把人说得跳。"这就是语言的力量。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人际交往更加频繁,口语交流尤显重要。哪怕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如果你拙嘴笨腮,如同茶壶里倒饺子一一有货倒不出,就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更会削弱自立于社会的能力。
下面分享两种能说会道的方法:
一、三种境界法
说话有三种境界:该说时会说;不该说时不说;知道什么时该说,什么时候不说。在这方面罗斯福是个典范:
1945年,罗斯福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先驱论坛报》的一位著名记者前去采访他,让他谈谈连任的感想。
关于总统连任,在美国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一一不得超过两届,但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非常时期,非常对待,罗斯福破天荒地连任了四届。这个连任话题很敏感,不宜大肆宣传,若在媒体公开谈论这个话题,很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罗斯福深知里面的利害关系,决定拒绝有关这个话题的采访。然而,他又不能直接拒绝这位记者,因为记者惹不起。
于是,当那位记者提出采访要求时,罗斯福说:“别急,我们要不先吃点东西。"他请那位记者吃三明治,记者觉得总统请吃东西是件很荣耀的事情,欣然接受,愉快地吃下第一块。
罗斯福又请他吃第二块,他爽快地吃了。记者一连吃了三块,当罗斯福劝他继续吃四块时,他哭笑不得,面露难色。
见此情形,罗斯福便笑着说:“世间万物的道理是一样的,吃三明治和当总统一个道理,现在你不需要再问我对于第四次连任的感想了吧?”说完两个人哈哈大笑。
罗斯福点到为止,用这样的方式巧妙地拒绝了那位记者的采访要求。
二、视角绝妙法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角度所表现的东西也就不一样。说话也是一样,同一个主题,不同的表达视角,展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要使表达效果最佳,视角要奇特、绝妙。
这不由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
南齐太祖萧道成是位文武全才的皇帝,他在书法上造诣颇深。朝中有位书法大家,叫王僧虔。太祖总想与王僧虔比试,看看谁的书法写得更好一些。
一日闲来无事,命人备好文房四宝,太祖让人请王僧虔进皇宫大殿之上,说好都写一幅楷书。不大的工夫,两人写好了,群臣上前观看。
有人把两幅字并放一处,大家赞不绝口。此刻,太祖开口问道:“你们看谁写得更好些?"众人异口同声地说:“太祖的好!"
太祖又对着王僧虔问:“王爱卿,你说呢?"这时众人无语,把目光投向王僧虔,为他捏一把汗。
王僧虔想:就纯书法而言,皇帝的肯定不如自己写得好,但他是皇帝,是天子,谁敢比他强。
正犯难时,他突然急中生智,冷静了一下,笑道“为臣的书法,人臣中第一;陛下的书法,皇帝中第一。"众人听罢一起叫好起来,太祖也哈哈大笑,对王僧虔的回答无可挑剔。
按照常规视角,皇帝问:“我俩谁的更好些?"似乎只有一个答案。但又左右为难,说皇帝的好,有拍马奉承之味,也有睁眼说瞎话之嫌,缺少读书人的风骨,说不定会被皇帝和同僚在内心深处鄙视。
说实话吧,说自己的好,对方是皇帝,九五之尊,不可冒犯,不小心有杀头之罪。
那就换个视角,答案也就出来了:两个“第一",堪称绝妙,自圆其说,滴水不漏。
朋友,从以上两个小故事中,我们是不是感受到了语言的力量。正如刘勰所言:“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好口才需要好文才支撑,好文才需要好口才来表达。愿人人掌握能说会道的艺术,成为“人才口才文才,三才合一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