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离开家乡已有20年了,回老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尤其是近几年来,少得只有一年两次。这两次,在我心里,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省去的。一是春节,二是清明。
每年春节,我必定回到那个叫“枞阳”的小城,那个叫“麒麟”的小镇,那个叫“梅花”的小村庄。一回到这里,就让人感到特别踏实,特别温暖。这里有我的母亲,我的亲人,还有养育我的一大片土地。
春节这几天时间,我只有两项任务。一是陪我的母亲过年,看望我的宗族乡邻、亲戚朋友,和他们有着叙不尽的家常和故事。
2
父亲离开我们十年了,这些年,我已习惯于和母亲两个人过大年。年夜饭是极其简单的两个菜,一荤一素,母亲添柴我掌勺。我基本吃素有几年了,母亲也喜欢素食,所以年夜饭就省去了大鱼大肉,免去了煎炸炖烤,没有了繁文缛节,也用不着忙里忙外了。我和母亲面对面坐下来,一边吃着,一边劝对方多吃点,清盘行动,也不讲究年年有“余”了。十多分钟的年饭,很是素净,却温馨不减。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我的家乡,老祖宗就留下了一个很好的风俗。大年初一,大家都起得很早,吃过早饭后,就开始在村子宗族家里挨家挨户串门拜年,大人小孩,无一例外。不用带礼品,问候声、笑声,足矣。每家呆十来分钟,坐下来,喝口茶,吃几颗瓜子,叙叙话。这一天,世界安静得很,让你忘记了世间常年的忙碌。
在我们家乡这片,初二这一天,一般是不可以去亲戚家拜年的,谁傻乎乎地跑去拜年,不仅会被挨骂,还要被拍砖的。这一天,专门留出来,去纪念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已经离开我们的逝者,慰问家属。据我所知,很多地方并没有这样的风俗,当我并不认为这是迷信和陋习,恰恰相反,我很认同家乡这个风俗。人生无常,亲人比我们先走了一步,留这一天,不热闹,不折腾,回忆逝者,安慰生者,最好的人情莫过于此。
初三起,大人小孩就热热闹闹地去外公外婆和七大姑八大姨家拜年了。每家停留时间不多,最多也只有个半天,显得特别珍惜。
3
春节期间,我的第二项任务就是走进家乡的田野。春节前后,临近初春,太阳出来,气温已有十多度,处处都是生机。这里是我小时候干活的地方,弯弯曲曲的田埂上,滚落了先辈和我无数的汗水,如今走在上面,怎么也走不厌,还嫌它不够长。
家乡的团结圩,平畴沃野,草青天蓝。每年春节,我都要步行七八公里,去这里转一转的。小时候喂饱我肚子的,大部分就是生长在这里的稻谷。
如今,离开家乡,常年在外面奔波,但对这块土地,我还是爱得深沉。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是心头永远的记忆,都是割舍不断的情结。
记得当年深知务农之苦,发愤读书走进城市,如今如愿以偿,但身虽久居红尘,心却常念故土。也许,这里不仅有这么一片我熟悉的土地,更是因为我的母亲生活在这儿。
4
过几天就是清明了,清明是个不一般的节气,我对这个节气更情笃三分。每年清明前夕,我也是必定回家乡的,我的父亲和我的先辈一起,埋在这里。
十年前,父亲就早早离开了我们,突然得让人始终无法相信,以至于到现在,就当他出了远门吧,彼此没时间见面而已。
十年没见面了,不长,好像分别就在昨天,可以忍耐;不短,人生没几个十年。父亲安安静静了,把思念之情永远留给了我们。
跪在父亲的坟前,地上地下,相隔不远,一米而已,却阴阳相隔。父亲的音容笑貌,就在眼前,抓不着,却分明看得见。
5
我又背起东坡居士的这首《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我特别喜欢这首诗。
像雪一般的梨花,透着淡淡的白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雪白的梨花,满城飞舞。短短人生,能看得几个这样的清明时节呢?
春光易逝,人生短促啊。
比人生短促更可怕的是,以浊为欢、以繁为乐的我们,如今很难体验到生命清明的快乐,常常在乌烟散去、繁华落尽的时候,只剩下一颗污秽了的心,再也无法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透彻与清明。没有了清明的心,只有依旧深青的柳树,依旧淡白的梨花,依旧雪一样的一枝清丽。
人生苦短,清明难得。惆怅毫无意义,唯有爱,才能让生命变得清明,让活着的生命更有意义。
但愿我们每一个人,从今天起,再多爱一点吧。用我们真诚、宽容、善良的心,爱我们的亲人,爱我们的朋友,爱芸芸众生;爱一山一木,爱一花一草,爱大千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