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驶在这些弯弯道道上,也把我的思绪带进了记忆的巷道深处里。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但放不下对孩子们的牵挂。
生命中遇到的每个孩子,都会在你的记忆里留下一枚专属于他自己的标记,以至于你无法混淆,更难以忘记。当这些标记一个个的堆叠,越堆越高,越垒越厚,便成为了你教育路上成长的丰碑。
于是突然生出一个念头,想把孩子们写进过去的30年里。那已经走过的30年,正是这一枚枚独一无二的标记,让我的生命里增添了许多滋味。
细心翻开最近的那枚记忆标记,我看到了一张脸,一张笑眯眯甚至都看不到眼睛的脸。那是我近期带过的一个孩子,上学期美术启蒙班的一名插班生,我亲切的叫他轩轩。
第一眼见到他,他像一只敏感的小刺猬,浑身充斥着“别碰我”“不要靠近我”的标语。尽管我对着他微笑,他却用不屑的眼神在示意我“小样,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打的什么算盘,我才不吃你这一套”。
那一瞬间,尴尬占满我心窝,但我只能继续微笑。
调整策略后我想调动其他孩子来影响他,例如用我和其他孩子的亲密无间去打动他,结果我败了,他依然用嘴角的维扬和冷漠的眼神示意我“无聊”,那一刻,我内心呆若母鸡,但我还是只能继续微笑。
他画画一直用手捂着,不准人看,巡堂哪怕只是走近他他都会尖锐的大叫“不准看”,然后夸张的表现出一系列的抗议:比如把画捂的严严实实;或是挥舞一番之后把画撕掉;要么钻到桌子底下,爬进爬出就像过山洞,摆动的屁股向我示威:“哼哼,怎么样,反正你抓不着我”。
我知道他想让我在意他,准备来说,是希望我读懂他。
不让我看?那好,我绝对不看,我偷瞄总行了吧!然后我就瞄到了他起笔画了一个大大的圆。机会来了,我得给他来个措手不及。于是刻意清了清嗓子,放高声音来了一句“同学们,你们能画多大就画多大,不要害怕画错!”话音一落,我用余光偷瞄了一下他,不错,有点效果,他侧头定了一下,然后又低头看看自己画的,上下审视一番之后,又开始落笔画了,只不过左手逐渐松开了画纸。
当瞄到他好像画错了什么,意图覆盖的时候,我又刻意清清嗓子,大声来了一句“不小心画多了一个小东西怎么办呢?我看到有的同学把他变成了小汽车,哇!很特别哦!”
根本没有同学变了汽车,我编的。两节课相处下来,我知道他喜欢汽车,最喜欢绿色,我想用这段话来引导他解决问题,不要逃避和会灰心。
我见到他手松开了,不再覆盖画错的部分,居然还在那个部位又添画了好几个小的图形。我想,他一定是预备一会多变几个东西出来。
几番的努力,我认为是时候了,这时我走到他的对面,俯身亲切的问他,“我看到你画面有一些很特别的地方,可以告诉我它们是什么吗?”他抬头看着我,并没有捂住画面。
于是我指着其中一个小图形,他告诉我那是汽车,事实上,那只是一个不规则的闭合图形,只不过那是他意想中的汽车,我赋予了肯定。
紧接着我又指着第二个图形,他想了一下,回答我那是一个泡泡,同样,那依然只是一个不规则的闭合图形。
我假装趴到桌子上,告诉他玻璃桌太宽,我的手够不着有点累,然后请求他能否同意让我把画面拿起来欣赏,他终于同意了。
请原谅我利用了孩子的同情心达到了我的目的,是的,我的目的就是让他逐渐放开自己,逐渐接纳自己和同学。当他同意把画从他的怀里转移,然后交到我的手里,并站在全班同学的视野里,这对他而言,是分享的开始,也是自信的开始。
在那之后,他不再抗拒同学和我,有时与同学抬杠,有时与我抬杠。但那是他发出友好的信号,当他在你返回的信号里接收到尊重、理解、欣赏的时候,他会突然惊讶的来一句“你怎么知道!”然后有一种被人看穿的羞涩涌上来,但他是幸福的。
先懂孩子再懂教,这不是一句空话。懂得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结合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懂得孩子心理及个性,才能真正因材施教,启迪人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