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爱新觉罗·奕詝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终年31岁。
奕詝是大清帝国第九位、也是最后一位实际掌握最高权力的皇帝。他的庙号叫文宗,普通百姓则敬畏地称他“咸丰皇帝”。
作为大清最高领导人,咸丰皇帝享有全世界最顶尖的生活服务和医疗保障。所谓太医院和御膳房,主要存在价值就是服侍好皇上。
可是,咸丰帝依然英年早逝。有的史料甚至称他在避暑山庄时“以醇酒美人自戕”,即有意识地选择慢性自杀。
鲁迅先生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然而,倘若人生惨淡到了深陷十面埋伏、连楚霸王都不得不泪别虞姬的地步,换成谁都难以强撑下去。
一些史学家在研究清代十二帝时,对咸丰帝的评价不低。他们经综合衡量,认为咸丰帝的行政能力不弱,推动内政改革的决心远超乃祖嘉庆帝、乃父道光帝,反腐的力度甚至一度盖过铁腕治国的雍正帝。
但咸丰帝又很不幸,接手了一顶摇摇欲坠的皇冠。在他统治期间,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累积下来的矛盾痼疾总爆发,他同时迎来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以及西方列强武力登陆中国这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咸丰元年元月,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金田爆发。
随后,太平军围桂林、入湖南、克武汉,沿长江直取九江、安庆、南京,席卷大清东南半壁。太平军所到之处,八旗、绿营土崩瓦解,长江中下游最富庶的省份沦为反复拉锯的战场,大清帝国漕粮基本断绝,财政收入锐减。1853年,太平军誓师北伐,两万大军深入直隶、进逼天津,京畿重地一日数惊,满朝文武惶惶不可终日。
正当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之际,白莲教众联合两淮豪强,在安徽、山东等地发动捻军起义,波及8个行省,参与者逾30万,高峰时拥有骑兵两万余,战斗力胜过了剽悍善战的蒙古马队。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就在咸丰皇帝为国内局势而忧心焦虑时,西方列强也来落井下石。1858年1月5日,英法联军悍然发兵攻占广州,俘虏两广总督叶名琛;1860年7月,联军集结军舰157艘、士兵2.5万余人,准备进攻北京;8月24日,联军攻占天津;9月21日,3万余清军与1万多联军决战通州八里桥,清军惨败;9月22日,咸丰皇帝在英法联军的隆隆炮声中,自北京西直门外的圆明园仓皇出逃。
此时的咸丰皇帝,丢掉了帝国首都,抛弃了北京百万子民,政治威信降到冰点。逃难途中,帝国中枢行政机构一度瘫痪,权力出现真空,对各地的控制力和威慑力一落千丈。
不仅如此,由于战争绵延多年,大清国库早已枯竭,严重缺乏黄金、白银等硬通货,接下来驱逐外敌和镇压内乱的庞大军费又从何而来?
咸丰帝一筹莫展。
过去的十年里,他率领这个政治腐败、军队腐朽、民生凋敝、社会动荡的国家,拼命地挣扎反抗,却如蛛网中的苍蝇一样越陷越深。
到了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大清帝国事实上已处于亡国边缘。它像一栋摇摇欲坠的破房子,只要再狠踢一脚就可能彻底坍塌下来。
有能力重重踢出这一脚的,首推盘踞在北京——天津一线的英法联军。经过八里桥之战,清帝国北方的精锐部队损失惨重,基本丧失了再战的勇气。联军完全可以长期占领北京,并扶植起一个傀儡政权。而被外来“蛮夷”打得狼奔豕突的咸丰皇帝,一旦褪去了“天子”的光环,失去了大义名分,对属下臣民的号召力和约束力还能剩有几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