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2018年大概买了五六十本书,但是真正阅读过的可能只有二十本左右(其中一些并没有全本通读),阅读的书籍主要为明史方面,也有部分其他史学作品。
明史:
《明史讲义》,中华书局,孟森;《胡惟庸党案考》,吴晗,商务印书社;《明史考证》第一卷,黄云眉,中华书局;《史学杂稿订存》,黄云眉,商务印书社;《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谢国桢,北京出版社;《增订晚明史籍考》,谢国桢,北京出版社;《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梁方仲,中华书局;《明代赋役制度研究》,梁方仲,中华书局;《明代粮长制度(校补本)》,梁方仲,中华书局;《十六世纪明代中国财政与税收》,黄仁宇,三联书社;《明代的漕运》,黄仁宇,鹭江出版社;《中国大历史》,黄仁宇,三联书社;《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夜航船》,张岱,三秦出版社;《晚明大变局》,樊树志,中华书局;《重写晚明史:新政与盛世》,樊树志,中华书局;《明代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陈宝良,重庆大学出版社;《明代社会生活史》电子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陈宝良;《帝国的流亡:南明诗歌与战乱》电子版,张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夜雨朱门:图说明代》,苏文生,商务印书社;新编中国史系列《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王天有、高寿仙,中信出版社;《紫禁城的荣光:明清全史》,冈神田信夫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工作室;《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明》,卜正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救命:明清中国的医生与病人》,涂丰恩,商务印书社。
非明史:
《国史要义》,柳诒徵,商务印书局;《中国历代土地制度考实》,何炳棣,中华书局;《江浙访书记》,谢国桢,三联书店;《瘟疫与人》,威廉·麦克尼尔,中信出版社;《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尤瓦尔·赫拉利,中信出版社;《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查尔斯·曼恩,中信出版社;《西部大开发决策回忆录》,曾培炎,中央党史出版社;《筚路蓝缕:世纪工程决策建设记述》,张国宝,人民出版社。
部分书籍合影如下
上文标粗的书籍是我强烈推荐阅读的,由于书单太长,一个个叙述费时间,下面我只简单写写四本明代通史类书籍,《明史讲义》、《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夜雨朱门:图说明代》、《紫禁城的荣光:明清全史》,算管中窥豹了。剩下的书籍,等到我有时间了单独再开文章来写。
《明史讲义》,孟森,明史开山之作;
明史开山祖师之一孟森先生的《明史讲义》是明史研究经典书籍之一了,其优点首先是叙事完备,从朱元璋开国到南明亡国,以帝王为谱序,一个时期一个时期的逐步展开;其次是论据严谨,基本上每一句论述都有相应的史料支持,很少有放空言的时候。其缺点是,毕竟是很古老的书籍了,并且,任何一个学科,其开山之作大多只具框架,内容比较粗糙,一方面是由于当时能找到的资料少,不像现在这么随手可得;一方面也是因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必然是艰难的。《明史讲义》这本书主要是从《明史》、实录等资料入手去讨论,历史人物的文集、明清私人的历史著作利用比较少,并且后世经常使用的地方志资料也基本没有涉及。简而言之,这是一本十分靠谱的明史入门书,能够让人对明朝276年的历史有一个大概的、可靠的印象,我当初也是靠这本书培养的兴趣,孟森先生严谨的治学作风,也对于新人第一次踏入明史领域,有一个好的示范作用;
《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王天有、高寿仙。明史入门级书籍五星好评:
这是中信出版社的新编中国史中的明史部分,邀请王天有老师编写,后来由于工程量实在太大,王天有老师又邀请其师弟高寿仙老师加入了编写。如今王天有老师已与2012年仙逝,默哀。这本明代通史是目前为止我见到最好的一本,也是十分适合新手入门的一本书,不像以往古老的通史系列中的明朝部分,例如吕思勉的《中国通史》、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等,要么是刻画明朝太死板、太简略,要么是意识形态过浓,基本局限在政治史上面,这一点也包括孟森先生的《明史讲义》。但是历史应该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多个角度审视同一段时期的历史,才有更多的趣味。这本新编明史不仅从政治史入手,还用很多的笔墨描写了明朝的社会、经济、思想、艺术、对外交往,不能说面面俱到,实际上面面俱到也是不现实的,但是其对明朝主要的问题都做了比较严谨的叙述。
《夜雨朱门:图说明代》,苏文生,图文结合有趣味;
这一本书是铜版纸印刷的彩图本,图片十分漂亮,结合文物图片去了解一段段历史,更有直观的印象,也更容易留下深刻印象。写作此书的苏生文老师是搞文物研究出身,因此,在史实考据方面难免有所欠缺,不如《明史讲义》、《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这么严谨,但是大体来说,属于质量较高的科普之作,无论是明史老司机还是萌新,都值得一看。但是这本书和《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有比较诡异的一点:配图重复率特别高,《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很多都能在《夜雨朱门:图说明代》中找到。《夜雨朱门:图说明代》16年出版,《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17年出版,所以我有点怀疑中信出版社在配图的时候,参考了《夜雨朱门:图说明代》这本书。
《紫禁城的荣光:明清全史》,冈田英弘、神田信夫等,日本史学家视角下的明清全史
这本书是甲骨文工作室出版的甲骨文丛书之一,甲骨文工作室是我比较喜欢的出版单位之一,甲骨文丛书也是一套我十分喜欢的丛书,是的,就是下面这一套:
但是,坦白来说,《紫禁城的荣光:明清全史》这本书我不喜欢,可以说是一本很少见的让我看得很生气的书。
全书第一章“支那与中国”,支那这个字眼让我有些不舒服,作者将中国分为南北支那和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虽说这本书是几十年前的1968年在日本第一次发行,有历史印记是难免的,但是在中国已经成立近二十年了,依旧以这种所谓的“支那只是一种地理视角”来谈论中国历史,很不礼貌。如果说“支那”这个词只是在词语使用上的一种不客气,那么其在论述明清历史的时候,所采用的叙事话语和逻辑,就更加让人难以接受了。这本书的作者之一冈田英弘算是新清史学派的滥觞,对于冈田英弘的中国历史观,可以用汪荣祖在《新时代的历史话语权问题》一文中的评语来概括:
启发欧立德的冈田英弘,就是《从蒙古到大清》一书的作者,他不认为元、清是中国的朝代,所以中国不应承继元、清的疆域。他说忽必烈建立蒙古帝国一部分的元朝,元顺帝败退蒙古后,元朝并未亡国而是进入北元时代。大清建国之初便继承了北元,而后征服了明朝的领土。简言之,大清所继承的是蒙古而非明朝。这就是冈田之书的核心论点,而“新清史”论者显然认同此一核心论点。其用心就是要质疑中国的疆土,还看不明白吗?
在这本书中,冈田英弘字里行间都是在重点叙述:元朝没有亡,因为北元存在,而清朝是北元的继承者,不是明朝的继承者。
论证如此宏大的命题,必然需要良好的明清史修养,但是在这本书里,以我一个外行人的水平,也能发现比较基础的错误俯首皆是,例如P86页,“明朝从洪武帝时期开始……被称为秀才,拥有免除赋役的特权”,这一句话犯了两个错误,首先,秀才及以上人员并不是免除赋役,而是免一定的役,但是田赋你是免不了的;其次,即使是免役,他也说错了,洪武帝开始免役的时候,免的是京官的役,地方官都没有这个特权,更何况一般读书人;再例如对中国传统史学上最基本的概念“正朔”,直接理解为“正确的朔日”,而不知中国要求藩属国使用“正朔”的传统来源于《春秋公羊传》中的: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古时改朝换代即改正朔(正月的第一天),而“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已经很明确的表达了“正朔”中大一统的概念,“正确的朔日”这个理解可谓十分浅薄了。
庄子说: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如果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只是停留在这种浮光掠影的层面上,却故立新说炫人耳目,实在不是做学问的态度。
虽然报了这么多“菜名”,但是现在越来越感觉到:读三本书一遍,不如读一本好书三遍。例如我上面列出的梁方仲的书、黄仁宇的十六世纪财政研究、何炳棣的书,都是值得反复反复读的,能读第三遍,将会获益匪浅,可惜,我黄的书才一遍,何炳棣的书两遍,最有价值的梁方仲的书,只读完了粮长制度那一本,其他的才开始一丢丢,真·书到今生读已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