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始皇建立秦朝开始,到清朝结束,中国大地上一共经历了26个封建统治王朝(包括同时并存的封建政权),出了26个开国皇帝。明朝的开国皇帝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他是中国历史上,由社会底层逆袭为封建帝王中,起步最低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毛主席曾评价“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朱元璋剧照
朱元璋之所以能够成功逆袭,开创大明伟业,与他的政治谋略、治军之道有关。他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
朱元璋最绝的强军、治军之法是,积极鼓励并促成将士娶妻生子,凡是没有妻儿的,他都会想办法帮其促成婚事。按理说,这是历代兵家大忌。因为,有了妻儿之后,将士们在外行军打仗必然有后顾之忧,影响军心和战斗力。但是,朱元璋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表面看来,他是对将士们的莫大关怀,笼络了将士军心。但是,朱元璋却另有用意。
朱元璋称帝之前,曾遭遇过属下的背叛,生性多疑的他时刻着担心属下将领会有谋反背叛之心。为了避免属下将领们背叛自己,让他们死心塌地的效忠自己, 于是下令说:“与我夺取城池的总兵官妻子,一律要在京城住坐,不许搬出城外。”带兵将领的妻儿都要留在城中,普通士兵就更不可能携带家眷出征了。
每一次出征大战之前,朱元璋都要命令出征的将士们,把自己的妻子儿女全部送到朱元璋专门设立的将士家属营——“寡妇营”里(当然除了像徐达、常遇春等个别高级将领外)。按照朱元璋的说法,这是对将士家眷的优待,是对她们的统一照理和保护,解除将士们的后顾之忧,以便专心打仗。其实,她们实际上成了朱元璋的人质。因为朱元璋命令,没有朱元璋的允许,任何将士不得私入“寡妇营”会见自己的妻子。只有得胜归来者,才能夫妻团聚,凡私自会见妻子会被治罪。凡是战场上背叛、失败、死去的将士,其妻子儿女就永远只能留在“寡妇营”里,一律不准外出,也不准嫁人。最后沦为为奴隶或者功臣的赏赐品。由于妻子儿女性命在别人手里,哪个将士还敢背叛,还敢不拼命打仗呢?
但是,古代打仗都是短兵相接,纵然大获全胜,也会死伤很多将士。这样一来,被关在“寡妇营”里的寡妇也就越来越多,竟达到数万之众。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更何况这个有着几万年轻寡妇的寡妇营呢。因为寡妇营里难免有很多年轻美艳的寡妇。这些难熬的寡妇门经常与管理的官兵厮混,其他一些达官贵人、风流公子也盯上了这些年轻寡妇们,连朱元璋的义子、义侄们都与这些寡妇有染。一时间,搞得乌烟瘴气。虽然朝臣们很反对朱元璋的寡妇营做法,但是没一个人敢说,朱元璋自己更不愿意遣散这些寡妇。
因为,任何时候女人都是一种资源,年轻寡妇们自然也是一种资源。朱元璋就经常用这些免费的资源——寡妇奖赏立功的将士,一方面笼络人心,另一方面为其下套。朱元璋还组织这些寡妇织布、缝制军衣、军鞋等军用物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朝建立之后。明朝初年京城南京发生一次大旱,几个月不下雨,朝廷多次派官员求雨都没有效果。求雨心切的朱元璋问刘伯温是什么原因,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刘伯温说:“出征阵亡、病故军士之妻数万,尽令寡妇营居住,阴气郁结”。朱元璋相信刘伯温的话,认为天不下雨原因就是因为寡妇营阴气太重,于是下令,寡妇可以改嫁,不想改嫁的可以回娘家居住。到这个时候,数万寡妇才重获自由。
可是,十多天过去了,南京依然没有下雨,这让朱元璋大为光火。朱元璋以次为借口,趁机将劳苦功高的刘伯温革职还乡为民。并重新将把那些恢复自由了的寡妇全部抓回,继续囚禁在“寡妇营”,作为免费资源为其服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