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闲幽阁风语阁人民广场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3-06-12 15:07 被阅读0次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随着四季的更迭,岁月的变换,每个季节都呈现着不同景色。

春天,草长莺飞,丝绦拂堤,桃红柳绿,姹紫嫣红。

春天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啼莹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它的美,如羞涩的少女,清纯、妩媚、可爱至极。

夏天,万物葱茏,荷香阵阵,麦浪滚滚,鸟语蝉鸣。

它是“树阴满地自当午,梦觉流萤时一声”,是“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更是“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天的美,热烈奔放,带着它特有的炙热,藏在树叶的间隙里,躺在漫漫黄昏下,浸在如画的诗词中。

秋天,落英缤纷,遍地金黄,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

它的美,藏在金灿灿的稻穗上,藏在红彤彤的柿子里,更藏在绿油油的菜地间。

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望神州大地,分外妖娆。

它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是“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

冬天的美,美得静谧、美得纯粹,美得让人怦然心动。

一年四季美景不同,赏心悦目,各有千秋 。所以,我们不要执着于一时的美景,而忘却了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美。

就如古时的很多诗人喜欢伤春悲秋一样,看到落花流水就会感伤春天的流逝。

“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而北宋诗人秦观见到百花凋零却毫无悲伤情调,他说:“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节令风物不断递换,变化常新,但人们好像格外珍惜春天。

今日是春季最后一天,痴心儿女,你们为什么要苦苦地挽留春天?

为什么看到五彩缤纷的花朵凋谢,你们的心里会觉得遗憾呢?

既然春天将逝,何不看看夏天,夏天的树木,浓密葱绿,不也一样使你合意欢心!

一年四季都有风景,何必执着于春天的美景,若一直看着春天离开的背影,不停地依恋,那就会失去更多的美景。

春天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吧,放下对事物的执念,才能发现更多的美好。

人生亦是如此,因为生命中的每个阶段都有它独特的体验,学会放下,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才能走得更加轻松。

遇见珍惜,离别珍重,不需要解释,只要释怀就好。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无论怎样美好,怎样眷恋,终究都是过眼云烟。

其实,人生中所有的遇见,都是一种对生命的磨砺和考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念过往,不惧将来,拥有一颗平常心,淡然面对现实,活好每个当下。

《三月晦日偶题》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宋·秦观

赏析

这是北宋诗人秦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首先从节令上着手,说自然界的风物,随着季节的转换而不断更新,而痴心儿女何苦要对春天苦苦留恋。

三四句从反对痴心儿女对春天的逝去而伤心遗憾上着手,指出对繁花的凋谢不需要抱恨,接下来的夏天,树木荫浓,同样令人高兴。

诗一反旧例,没有悲伤的情调,却是顺其自然,豁达通变。

这首诗富有哲理,蕴含“理趣”。“三月晦日”,即暮春三月的最后一天,过了这天,意味着时令进入夏季。

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但这首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写出了新意。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开头两句的意思是,节令风物不断递换,变化常新;痴心儿女,你们为什么要苦苦地挽留春天?

节物:各个季节的风物景色。

儿女:这里泛指男女。

前两句,“节物相催”,是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为。因为新陈代谢,是自然运行的铁的规律!但那些“痴心儿女”却想“挽留春”,不欲让春归去。

这样写足了人们对春将逝去时的怅惘之感。为诗的后两句翻出新意,做了充分的铺垫。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那五彩缤纷的花朵凋谢又有什么可恨?夏天的树木,浓密葱绿,不也一样使你合意欢心!

芳菲:香花芳草。

何须:何必,何用。

可人:称人心意。

后两句,反振一笔,如异峰突起,醒人耳目。繁华似锦(“芳菲”)的春天归去,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

那“阴阴”的“夏木”同样“可人”呢!诗人的乐观、豪放、豁达,跃然纸上!

诗是说理,指出了对春天的逝去的两种不同看法,强调应该顺其自然。

推而广之,诗人也是在阐述自己的处世观:人生是处在不断地转换之中,好的可以变坏,祸福相倚。

因此,当你失去了什么时,不要过分抱憾,要正视现实,知足常乐。

春天有春天令人留恋的地方,夏天也有夏天使人合意的所在;顺境有顺境的快乐,逆境何尝不可磨炼人,使人步入顺境。

备注 :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cq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