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子俩进城赶集。天气很热。父亲骑驴,儿子牵着驴走。
一位过路人看见这爷俩儿,便说:“这个当父亲的真狠心,自己骑驴子,却让儿子在地上走。”父亲一听这话,赶紧从驴背上下来,让儿子骑驴,他牵着驴走。没走多远,一位过路人又说:“这个当儿子的真不孝顺,老爹年纪大了,不让老爹骑驴,自己却优哉地骑着驴,让老爹跟着小跑。”儿子一听此言,心中惭愧,连忙让父亲上驴,父子二人共同骑驴往前走。
走了不远,一个老太婆见了父子俩共骑一头驴,便说:“这爷俩的心真够狠的,那么一头瘦驴,怎么能禁得住两个人的重量呢?可怜的驴呀!”父子二人一听也是,又双双下得驴背来,谁也不骑了,干脆走路,驴子也乐得轻松。走了没几步,又碰到一个老头,指着他们爷俩儿说:“这爷俩都够蠢的,放着驴子不骑,却愿意走路。”父子二人一听此言,呆在路上,他们已经不知应该怎样对待自己及驴了。
这个寓言可能很多人看过,它表达了两个意思:
一、人言可畏,不管你怎么做都可能引来非议。
二、如果太在意别人的议论,就会失去主见。
2
我曾经在黔东南的某乡村遇到一个年轻人,他27岁,已婚。我看见他的时候,他正背着一个孩子,赤着脚在村里悠闲地晒太阳。我对那位“奶爸”的生活和好奇,给他发一支烟,两人抽着就开始交流。
我:哥们,你小孩多大了?
奶爸:这个是小的,一岁多快两岁啰。
我:你都二胎了,厉害。怎么让你带小孩出来玩啊,你老奶(爱人的意思)不带孩子吗?
奶爸:带啊,她今天打猪草。我有空了我带嘛。
我:现在打工的人那么多,你不出去打工吗?打工比在家挣钱吧。
奶爸:以前我们两个也去过,现在不想去了。打工也不好过。家里也不错啊,现在路通了,水、电、网络也痛了。想买东西随时可以去镇上,蛮方便的。
我:你一个大男人,不出去创一番事业,没有人会说你吗?
奶爸:开始也有人说啊。村里指指点点地,觉得我长期在家待着没前途,年轻不好好打拼挣钱是不上进、是懒汉子、败家子。我和我家老奶才不管咧。那里做不是过日子嘛,够吃够穿我就觉得很好,我管他们说的话,也不会好过。
年轻人说话有很重的本地口音,但我大概能够听得明白。他话说的慢,但却比较坚定,言语间充满了幸福,完全感染到了我。交流之前,我觉得他是个可怜的人,一辈子可能就是这样平平淡淡地过了。但是,和他交流之后,突然觉得我自己才是那个可怜的人。
我们总是被物质绑架,毕业以后就没有一天不为生活奋斗。上班的时候,忙着做计划、跑市场、谈合作、讲条件,一切都是围着完成既定的目标前进。生活上,买了房子,还要买车子,买完车子还要买车位,还要买电器、电脑、手机、衣服、鞋子,以及一切满足“幸福”标准的物质,以为满足了一切物质的欲望就能够得到幸福,殊不知却掉进了无休止的债务之中,面对还不完的房贷、车贷、花呗和信用卡,都没有时间思考什么是幸福。
3
有位年少的伙伴,曾经光着脚走在沿海的城市里,有人问题他不觉得丢人吗?他说,反正没有人认识我,我在乎他们干什么。
无独有偶,有位朋友也经常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找一个安静或者没有人认识他的地方,一个人好好地生活下去。分析其根源,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压力太大,活得太累。
一个都市人,要好好地活着,基本上每天必须面对应酬、责任、事业、人情往来,还要面对人们的各种批判和审视。此外,还要被当下社会的“标准”和“体系”所束缚。例如农村婚礼不同年代的标准:
70年代:三转一响,三十二条腿。三转指的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一响指的是收音机。而三十二条腿是指大衣柜、五斗厨、写字台、梳妆台、沙发、床等,加在一起共三十二条腿。
到了21世纪初,标准变为:万里挑一。万一挑一,指的是10001块钱。在03年之前,彩礼上万的还比较少,基本上就是6666,8888之类的。但03年到07年之间,彩礼基本都已突破5位数。甚至还要求有车有房。
其实,面对各种办事标准、物质绑架、观念约束、消费导向,人人都觉得活得很累,但是人人都在强撑。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人都这样告诉自己“没事,撑得住”。很多人不敢面对自己的真心,更不能背离大众的“标准”,更不能超脱他人的目光,心安理得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而活着。
最后,我们终将活成一个名词,叫社会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