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

作者: 371f4714903f | 来源:发表于2018-04-28 06:26 被阅读20次

      看了《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慨和自豪,尽管里面的好多食物从未听说、也未见过,更不用说吃过,但吃货的愿望一下子又激昂了起来。

舌尖

      人生一世,吃穿二字。虽然说时代发展,人们的需求更多更广,但别的都可俭省,唯独吃饭不能舍弃。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人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吃,否则不仅饥饿难忍,甚至会有生命危险。说起吃,人们势必要区分食物的品质,而这又是从口感好坏开始的。过去电视广告里有一首朗朗上口的歌词:甜甜的酸酸的……妈妈我要喝……虽然说是儿歌性质,但小孩子能通过食品的味道判断其好坏,由此道出了口感的重要性。作为五味的酸、甜、苦、辣、咸,就是通过舌头的味蕾辨别而出的。所以,人口腔中生长着的舌头是决定食物品质的重要因素。2007年夏天,我去欧洲游览半个来月,吃了十多次在我看来还算正宗的西餐。回国后,朋友问起西餐怎么样?我的回答是:能吃,但不可口。说实在话,西餐讲究营结构合理,对西方人或国内的一些人适合,但对于偏重口味的我来说,不能说是味同嚼腊,也好不到哪去,评判的标准就是舌头。还有小时候生活困难,家中饮食以粗粮为主,缺少必要的肉类等副食以及调味品,食用起来觉得寡淡无味、难以下咽,以至现在想起都有厌食的感觉,这也与舌头的味觉感知有很大的关系。其实,任何食物只要进入肠胃系统,都能被消化吸收,用于补充人体所需之能量。不是有关于燕窝的营养成分相当于某种廉价食物的说法,除其来源稀少的缘故外,主要是舌头在发挥着作用。

舌尖

      辨别某种食物的好坏,除了其本身具有的营养成分、生产环境、加工工艺以及来源是否广泛等因素外,色、香、味就是具体的评判标准,也即视觉、嗅觉和味觉。三者之中虽然各自有所侧重,往往需要相互结合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但味觉显而易见又是最主要的因素。否则,人们不会在看着菜单点菜,食用后产生大喜过望或大失所望的感觉。这也许就是《舌尖上的中国》之舌尖而不是眼尖或鼻尖的缘故吧。

相关文章

  • 让娃馋哭,这部美食纪录片还藏了干货十足的3堂课~

    陈晓卿离开央视后,播出的“舌尖”3 豆瓣仅有 3.7 分。 作为“舌尖”老粉,叮当很痛心,这那是“舌尖上的中国”,...

  • 15、舌象断病

    2017-03-09青先生:来讲一下这个舌尖怎么断病? 入素:舌尖分裂了?舌尖中间凹陷,有芒刺,心气不足,虚火亢。...

  • 15、舌象断病

    2017-03-09 青先生:来讲一下这个舌尖怎么断病? 入素:舌尖分裂了?舌尖中间凹陷,有芒刺,心气不足,虚火亢...

  • 舌尖卿卿的舌尖

    床头柜上,两种书,流水的书,铁打的书。至味在人间,写食主义,是属于铁打的那部分。对于一个好吃爱做的吃货来讲,即便能...

  • 无情即无味,至味在人间

    知道陈晓卿,还得归功于《舌尖上的中国》,因为他是《舌尖上的中国》的制片人,为了延续舌尖上的那份感...

  • 舌尖3与前两部相比,到底输在哪

    舌尖3自播出以来,争议不断。网友们接连曝出片中瑕疵,就连豆瓣评分也创造了历史新低:4.2分。 那么舌尖3和舌尖1、...

  • 舌尖

    吃过的 山东: 黄焖鸡米饭,烧饼,混沌,临沂煎饼,滕州菜煎饼,章丘大葱,烟台苹果,济宁甏肉干饭,豆腐脑,炸酱面,甘...

  • 舌尖

    看了《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慨和自豪,尽管里面的好多食物从未听说、也未见过,更不用说吃...

  • 舌尖

    《舌尖》 人与生活是由无数细节构成的,如果你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这些细节,人与生活将聚合融汇。反之,你会觉得...

  • 舌尖

    # 舌尖上的声入人心 # 刘宪华1425、油爆河虾 网上有这么一句话说是众所周知中国只有一个城市,那就是上海。 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舌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wb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