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在元旦假期间,2018年最后一个自然月悄然而过,留下的是历史,是前进的奠基。
对于我来说,12月是自己开始新的生活节奏的开始。按照自己新的认知和方式,尝试制定了很多计划,并逐步实践、复盘、迭代,渐渐养成新的习惯,达到理想的效果。
具体如下:
1、恢复早起
终于如愿可以自己一个人居住,虽然面积只有20平米左右,但是足够我施展各种计划,布置的也足够温馨。
更多的是可以自己不受他们的影响,也不会因为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们的作息。因为,上中学住过集体宿舍的同学应该知道,有人晚上打呼噜就有人失眠,有人喜欢早睡早起,有人喜欢晚睡晚起。
一个人,可以自由些。因为我不喜欢别人打扰我,我也不想因为自己的行为让别人难受。我制定的起床时间是6:00,起床之后上厕所、洗漱、喝一杯水,大约6:15开始读书,直到7:00单位早饭时间到。
每天保持早上40分钟的阅读或者写作时间,可以很安静地思考出很多问题,很高效的完成既定的小目标。
一个月下来,除了12月31日元旦假期,在外旅行没有早起外,实现了30天准时起床的目标,对自己很满意。
下一步,打算将时间提前30分钟,目标每天5:30起床。
2、正式开始一年读书100本计划
做了每月读书计划表,在本地图书馆办了4张图书证,保证一次可以外借8本书。只要一个月读书8~10本,就可以实现年度目标,即一个月去一趟图书馆即可。
截止元旦假期前,看书10本,超额完成任务。确切的说,还是8号正式开始计算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28718/6f824bc347a49f9a.jpg)
有了计划和目标后,进入状态很快,有时候真的难以自拔,体会到了“心流”的感觉,好几次错过了早饭时间。
而且,掌握《洋葱阅读法》等读书方法之后,读书速度特别快,平均2天可以读完一本书,并作出简要的笔记。
现在的问题是,读书引发的思考比较多,比较碎。通过印象笔记作了记录,但是消化吸收的时间不够,形成读书笔记不够及时,下一步要提高素材梳理和快速写作能力。
3、坚持每天写作1000字以上
截止今天,通过简书已经连续日更了32天,获得了日更达人称号。这是自己最长的日更记录,比以前写日记还要规律。
读书是输入的过程,写作是输出的过程。
读书带来的很多思考,可以通过写作来进行梳理和深化,借助自己的生活内化于心,形成自己认知体系的一部分。
所以写作的过程并没有感觉到痛苦,反而感觉将内心丰富的想法写出来之后,一身轻松。
很多小伙伴,焦虑日更没有话题可写,日更出来的东西没有人看,没有价值。那是因为,你还没有为自己建立日更的意义,没有为日更形成一个输入+输出的良性循环。
关于日更,以后会专门写一篇文章分享。
现在自己写作的问题是,观点和主题不成系统,各篇文章间的联系性不够系统,不够紧密。这个跟目前自己的逻辑思维有关,自己还要尽快加强学习。
4、其他收获的小习惯
-
成功掌握了靠墙倒立(头手支撑),并坚持每天倒立3分钟,为今后的无依托倒立找感觉,打基础。
-
跟健身教练学习了规范的健身动作,并制定了冬训计划。虽然很丑,但是我知道,自己会逐渐改善的。
第一周健身计划.jpg
-
回了老家一趟,陪爸妈过了一个周末;旅行一次,去了第一次涉足的山西太原。
-
第一次尝试画了思维导图,感觉很受启发。
-
第一次用简书的markdown模式发布文章,很新鲜,也很实用,有待进一步掌握更多语法。
总结一下。12月份是个人新的开始,总体任务完成的很多,自己很满意,但是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在2019年1月份要逐渐改善,争取更大进步。
新年新气象,未来正在来!Fighting !
文/逗逗。教育界小白,非典型硕士,喜欢健身的腹肌小哥哥,热衷跑步的马拉松跑者。微信公众号:阳光下躲猫猫。简书:肉肉的逗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