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德国留学与教育简书上的德国通教育
看看德国的妈妈,你敢不敢把初恋的自由还给孩子?

看看德国的妈妈,你敢不敢把初恋的自由还给孩子?

作者: 书香云舍 | 来源:发表于2017-08-06 23:07 被阅读207次
毕业典礼上盛装的中学生们

中学生的恋爱,在中国被视为早恋,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家长和学校用各种手段防范,一旦发现孩子有点想法,则如临大敌,千方百计把爱的萌芽掐死在摇篮。

中学生的恋爱真的就这么可怕吗?

如果细想一下,我们的父母辈、祖父母辈都是15岁左右就结婚了,红楼梦里,那些哥哥妹妹们情窦初开、谈婚论嫁,更是13、14岁的样子。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从自然的角度来说,青春期的发育就代表了爱的需求的开始。

我的女儿从初二开始在德国上中学。我从女儿和德国朋友那里,听到很多她的同学们的恋爱故事。

在德国很多孩子中学谈恋爱。家长和老师普遍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比较极端的事件是,前两年,女儿初中的学校一位9年级的女生怀孕了,于是休学一年在家生孩子,第二年又回到学校继续上学。女儿知道这个事情,是因为学校的校报上简短报道了这件事情,欢迎这位年轻的妈妈女生返校。学校和同学似乎并没有把这件事情作为什么坏事情。其实这样的意外极少发生,因为德国的学校在小学4年级和初中的时候,都对孩子进行全面详细的性教育,教男孩子会使用避孕套,教女孩子了解各种避孕手段。而女儿班里初中毕业和老师搞联合会的时候,有一个节目是学生出难题让老师回答,老师如果答错了,就会被小小地“惩罚”或者恶搞一下。

其中一道题是,请让老师说出,咱们班有几个人在谈恋爱?

话说我们老秘书的女儿莎莎,大前年16岁11年级的时候,开始和同年级一同学谈恋爱。恋情发展迅速,很快热火朝天,周末时不时去男友家住,有时男孩也到她家,夜不归宿。之后的假期还和男友一起去突尼斯度假,老秘书私下跟我们说笑,对男孩的长相略有微词。不过从不干预她们的恋爱。还帮孩子订出去旅游的机票。我曾经问过老秘书,“反对女儿谈恋爱吗?”她说,“她想恋爱,我不能干涉她,这样她有事还会和我交流,能得到我的帮助。否则,只能是她什么都不告诉我了。

今年莎莎19岁高中毕业,该申请大学了。她还没有想好究竟学什么专业。曾经想当飞行员,又想上警校将来做警察也很不错(她的体育非常棒),或者去学其他专业?因为没有想清楚,她决定先去纽约当一年交换生,明年再申请大学(德国的中学13年制,大部分孩子高中毕业在19-20岁,但是她们并没有年龄大了的焦虑,对上大学不慌不忙,很多高中毕业生选择在毕业之后参加一年社会实践、义务服务、志愿者等,第二年才申请大学)。

因为老秘书的老公是意大利人,所以莎莎的意大利语也很好。她联系到了一家侨居纽约的意大利人家,这家人管吃住,还给基本的生活费,条件是帮助做家务和照顾2个上幼儿园的孩子,孩子去幼儿园的时间有空闲的话,可以去学语言什么的。

毕业前夕一个周末下午,莎莎又去男友家了。一般这种情况她晚上都不回来了。可是这天她2个小时就回来了。妈妈有点奇怪,不过也没多问。第二天,女儿忽然对妈妈说,“妈妈,我告诉你个事。我和他结束了。”妈妈问:“奥?为什么?”女儿说“我对他已经没兴趣了。而且我要去那么远一年,我觉得还是这样更好”。

·妈妈问“你们都谈好了?”。“昨天已经谈好了。”。就这样,一段青春的初恋,美好地开始,平静地结束了。家长只是信任地看着,观察着,在女儿需要的时候,给一些她需要的指点和帮助。他们从来不会说“不准你和他在一起”。他们也不会去挑对方的家庭和背景。选择是孩子自己的自由,选择带给你的未来一切也要孩子自己去担当。

这就是德国的家长。当孩子长到16岁青春年龄,爱情自己做主;当他们长到18岁成人年龄,未来自己掌控。而我们这些中国家长呢,往往是在孩子16岁时,把孩子的初恋当“万恶之源”想尽办法扼杀;而到了孩子 26岁时,又为孩子找对象烦恼操心无限。为什么中国家长总是不相信,寻找爱情和幸福,这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呢?

时至今日,很多国内的中学、甚至大学,将学生谈恋爱视作洪水猛兽。其实,最大的洪水猛兽,恰恰是已经青春、却被扼杀青春。

把初恋的自由还给你的中学生的孩子

不要怕孩子走弯路,初恋不论成功与失败,恋爱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那些以“初恋大多是失败的”为理由阻止孩子恋爱的家长,也许更难给孩子带来“成功的恋爱”。

(艺游味境-书香云舍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

  • 看看德国的妈妈,你敢不敢把初恋的自由还给孩子?

    中学生的恋爱,在中国被视为早恋,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家长和学校用各种手段防范,一旦发现孩子有点想法,则如临大敌,...

  • 2021-01-07

    把时间还给孩子 把自由还给孩子 把自尊还给孩子 把善良还给孩子 …… 把我们的影子挪开 把我们的双手挪开 让我们的...

  • 《六·一》

    把梦想还给孩子, 把快乐还给孩子, 把自由还给孩子, 把安全还给孩子, 阳光和青草一样, 鲜花和雨水一样, 在最应...

  • 杂说

    (把自由还给孩子)把自由还给孩子比给孩子身上强加个镣铐舒服多了。或许你们不认为自己给孩子加了镣铐,那你就仔细观察一...

  • 把自由的还给自由(诗)

    诗/洛一辰 最瑰丽的诗是大海 自由与美却是一种原罪 陆地上的裁决: 海豚,白鲸,虎鲸,自由的物种 判为罪的囚徒 期...

  • 我把你还给自由

    河南/说时迟 春风又吹来你的消息 她说你在远方光辉灿烂 远方有多远 你又有多远 我把挂牵托付给...

  • 把爱和自由还给孩子

    把爱和自由还给孩子,这样孩子才能一点点疗愈创伤并恢复天性。 在家庭成员之间,“纵容”是更理想的相处模式。孩子是不会...

  • 正确教育孩子

    自然 是孩子的天性 自由 是孩子的本性 不能扼杀 还给孩子们蓝天 还给孩子们草地 还给孩子们轻松的假日 让他们自由...

  • 如何正确的打孩子,把戒尺还给老师,把情绪还给妈妈

    秋大概要变深了,昨晚下了一整晚的雨,早上起来还能听到窗外的滴滴答答声。 秋天适合睡觉,闹钟响的时候睡意正浓,延长十...

  • 转载:把自由的还给自由(诗)

    声明转载原文: 把自由的还给自由(诗) 是好友洛一辰的诗 比较喜欢,获得作者允许,转载赏读! 把自由的还给自由(诗...

网友评论

  • 长安行动派:国情不一样,教育也得有个过程
    书香云舍: @老草籽 主要不是国情而是观念。当然整个社会的观念会束缚个体
  • 皮德拉:不可禁锢,也不可放任自流,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的思想和认识都是没有成型,所以家长的好坏或者说对孩子未来的影响,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了。
    书香云舍: @皮贝禾 从家庭而言,大概国情比较两极分化。留守儿童、完全交给长辈照顾孩子,是一种“放任自流”。而城市里条件稍好的家庭,包括知识家庭,家长往往偏于“禁锢”和限制。学校就不用说了。
    皮德拉: @皮贝禾 嗯,我的女儿也在慢慢长大,教育问题的确值得深思。
    书香云舍: @皮贝禾 你说的道理不错。但是现状是,学校和很多家庭目前的问题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严重禁锢”。
  • 执直之智:教育的可怕
    在于
    情感的专制

    不是
    教育课程的设置
    而是
    学校文化的邪恶
    教学之外
    恰恰隐藏了教育的性格
    换而言之
    课外的言行
    远比
    课上的说教
    更让我们
    心生恐惧
    执直之智: @书香云舍
    执直之智: @书香云舍
    看到编主美文
    猛地想到
    600年前的疯狂讨论
    存天理 灭人欲

    是教育
    还是驯化
    驯化
    是阉割的教育
    书香云舍: @执直之智 是啊!所以我在各种时机告诉家长和老师,别让孩子们青春岁月没有青春的情感
    执直之智: @执直之智
    早恋
    是个伪命题
    那么
    我们的老师
    究竟
    在恐惧什么
    扼杀
    让学校
    走向了教育的反面

本文标题:看看德国的妈妈,你敢不敢把初恋的自由还给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nn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