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世可知

作者: 思庄者 | 来源:发表于2017-07-09 16:37 被阅读38次

在今年的4月份,我写了一篇文章,叫《神奇的八字》,在里面稍微讲述了对于八字的一点感受,更多的是对前人的敬佩。

孔子是善卜的,曾说过“不占而已矣”,意思是说真正懂《易经》的人,不用占卜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历朝历代的帝王,或多或少都占卜过,或者说算命过,主要是想知道自己在位的时候,国运如何,自己去世之后,国运又是如何。

当中著名而又神秘、令人费解的,或许要当属袁天罡和李淳风两人编写出来的《推背图》,至今都没人研究出这两个人怎么能够推断出大唐以后2000多年的命运。

当然,出于好奇,我也在网上找到了这本书的电子版,虽然标题是写着7个版本,但是现在还没有看,暂时不清楚。

到了今天,占卜、算命、看相仍然是比较流行的,而这些基本上都是以《易经》为源头进行演化的,就连今年的高考题,都出现了《易经》的内容。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世,三十年为一世。

殷,作乐之盛称殷。

因,就也。

夏,中国之人也。引申之意为大。

损,减也。减者,损也。

益,饶也。

继,续也。

这段话的大体意思是:子张问:十个朝代以后的事情,现在能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殷商继承夏朝的礼制,增减的部分可以看得出来。周朝继承殷商的礼制,增减的部分可以看得出来。也许以后有继承周朝礼制的朝代,就是一百世,也是可以知道的。

在这里要先简单说一下“一世”这个事。在古代的时候,是以三十年为一世,后来慢慢的变成了一代为一世,而“十世”就表示很久远。

孔子那个时代,对于传承是很看重的,对于礼制之类的,基本上是不敢随便更改的。因此,占卜之类的要比现在更为准确。

现在的人,一方面是不怎么相信,一方面是不怎么配合,又怎么能准呢?

为什么说传承的是“礼制”,而不是“文化”呢?钱穆对孔子在这里说的“礼”的解释是指一切政治制度、社会风俗、人心之内在,以及日常生活之表现,而又为当时大群体所共同遵守者。

我们常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因为未来发生的事,就在历史当中,历史上都发生过了千百次。

历史的演变是慢慢的进行渐变的,不是说一下子就变成什么样子。循着历史的轨迹我们可以大概知道过去,反过来通过历史的发展轨迹,我们也可以大概知道未来是怎么样的。前面说的“温故而知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相关文章

  • 百世可知

    在今年的4月份,我写了一篇文章,叫《神奇的八字》,在里面稍微讲述了对于八字的一点感受,更多的是对前人的敬佩。 孔子...

  • 百世可知

    在今年的4月份,我写了一篇文章,叫《神奇的八字》,在里面稍微讲述了对于八字的一点感受,更多的是对前人的敬佩。 孔子...

  • 百世可知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张问:...

  • 虽百世可知

    022.《为政篇》虽百世可知也:孔子是这样预测中华文化发展的 中华文化的传承性是非常厉害的,封建王朝时代虽有一些变...

  • 虽百世可知也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 论语小记-为政18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

  • 十世可知也?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

  • 一味坊.读书会.国学篇.论语篇.第四十期

    子张问:“十世可知液?”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 为政篇(二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世可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te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