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闻名遐迩,可能是大理曾经有个南诏古国,只是年代久远,古迹渐灭,所谓大理古城也不过是个购物城,现代人造的几排古屋。我觉得唯有值得一游是洱海,高原上的一颗明珠,纯粹的天然,清澈的蔚蓝,涤荡心灵的透明,当然少不了一次船游的体验。大理洱海管理严格,海上游船唯有大船和短途接驳船,海面能同时看到二三船的概率不高,尤其没有小个体那种帆船点点,如此才有洱海那一望无际的碧蓝透净,不是大海却有大海的辽阔。云南省不是沿海,是内陆高原,对海洋有着无尽的向往,所以把一个高原的湖泊取名为海,洱海其实寄托了大理人对海的梦想。
游轮有杜鹃号、苍山号、大运号、洱海一号、洱海二号等大型豪华双层旅游船。额定载客量从400人至950人不等,游船上设有KTV包房、民族歌舞表演厅、商品部和五朵金花摄影部等多功能设施。游船上有“白族三道茶歌舞表演”,让您领略白族人民独特的民族风情歌舞。
我们报了一个一日游,第二天旅游公司派小车驾驶员来旅店接去,送到龙龛码头集合,然后为我们买好船票并讲述了船游的注意事项,约定了再次接回我们的地点,然后他就走了,我们排队候船,终究还是散客,孤独地等候着游船。

码头对面是苍山,海拔四千多,常年积雪,现在是白雪最薄的时候。

是一只刀海星游船,我们排队依次进入,一楼二楼都是贵宾座,要额外花钱买的。

我们不想呆坐在船舱里,所以直接爬上顶楼,无遮无挡,赏风景恰好。

登高远望,远山朦胧渺若海天。

阳光飘洒成彩虹,染海成粉紫。

远眺,那一个浅浅的蓝,浅蓝的天,浅蓝的山,浅蓝的水,真是海天一色。

远眺,那满眼浅浅的柔。水面柔如缎面,微风吹拂,细细绉褶轻轻荡漾;峰峦叠嶂的山,柔成了风就的沙坵,滑溜溜。

阳光如霓红灯,照着迷离的海面。

柔和的远山。

船顶满满的旅人。

陶醉的旅人。

船划过海面,一路水花飞溅。

白花花如碎银散落海一角。

游船过处,似乎把洱海绣成一只开屏的孔雀,银线绣的小碎花,熠熠闪耀。

游船远离了,洱海还在摇荡。

也许因为旅人的欢声笑语,激动了洱海。

游船过后,洱海仍然久久不能平静。

风很大,船顶上有点冷,我们来到底层走廊。

底层的船尾,轰隆隆泛起了水花。

如海浪翻滚。

如孔雀开屏。

谁为洱海作浮雕绣。

远处民居密密如眼前的浪花。

渐渐远离,民居朦胧远去。

外面站久了,冷了,进入仓内躲躲风,当然只能找空隙站站,沙发要化钱买的。别人家坐着,我们挡在别人家的沙发旁,终究不好意思,不一会儿便悄悄自己溜走。

来到船头,红旗飘扬。

凭栏看海。

洱海那个蓝,如碧玉;洱海那个柔,软如晃悠的绸缎。

仿佛洱海满铺着一块碧蓝的绸布,随风飘动。

满眼的蓝绿,满眼的柔滑,不禁柔情满怀。

迷离徜恍间忽见一座海市蜃楼,迷你的模样,船上广播说,是一座袖珍小岛,小普陀,也就是洱海八景之一的“岚霭普陀”。岚霭普陀”的美景一般出现在清晨有雾时,海面上雾气袅袅,小普陀时隐时现,宛若仙境。

小普陀是游船洱海的第一站,随着鸣笛拉响,游船缓缓的靠岸,看见到成群的海鸥,或扑翅飞翔,或悠然小栖,古朴的寺庙已清晰可见,静静的立在这座小岛上。

整座小岛面积不足100平方,竟然比我的居所还小,竟然建了一座古典的寺庙。

传说,洱海曾经蛟龙纵横,常常掀起狂风恶浪,观音菩萨为了镇住蛟龙,保护渔民,在洱海上丢下一颗镇海大印,也就有了如今的小普陀岛。又是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怜惜可怜的人们。

当地渔民因为感念,在小岛上建了观音阁,整个亭阁为两层歇山顶建筑,建筑风格也具有当地白族彩绘的风格,小岛虽然偏,但是从来香火不断。

我们爬上小岛,虽然小,但仍然怪石嶙峋间植有一颗大树,居然秋天一树金黄。对面是大理的最高山,苍山,海拔四千多,常年积雪,有三条大索道可以登上苍山之巅俯瞰洱海全貌,览尽洱海那耳朵的模样,别具感慨,只是可能要承受点高原反应和零下几度的寒冷之苦。

小岛满是仙人掌。

异常大的仙人掌,只是每一瓣都被刻上游客的名字,刻的人不知如何想,陌生名字留给陌生的旅人意义何在?好端端的仙人掌何故遭此罪,难道不怕观音菩萨发怒?

大约停留十分钟,气笛声阵阵吹响,催促游客速速归船,轮船即将启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