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秋燥 减苦增辛勿过饱

作者: 来自桑尼号的Jc | 来源:发表于2017-09-15 09:34 被阅读24次

 

      “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此时养生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不能袒胸露背,睡卧不可贪凉。运动量及运动强度都可以比夏天时提升,以出汗但不疲倦为度。

  饮食提示:

  白露时节要预防秋燥,饮食宜减苦增辛,助筋补血,以养心肝脾胃。辛润食物如梨、百合、甘蔗、芋头、沙葛、萝卜、银耳、蜜枣等正当时。不过,要特别注意,白露不宜进食太饱,以免肠胃积滞,变生胃肠疾病。

  木形人:萝卜金橘疏肝理气

  饮食调养:多吃蜂蜜、百合、甘蔗、梨、银耳等养阴润燥的食物。

  药膳:可选择“金橘萝卜饮”:金橘5个,萝卜1/2个,蜂蜜适量。将金橘洗净后去子,捣烂。萝卜洗净,切丝榨汁。将金橘泥、萝卜汁混匀,放入蜂蜜调匀,即成。有疏肝理气、清燥润肺的功效。

  火形人:蜜枣菱角可养阴解郁

  饮食调养:多吃沙参、百合、梨、蜜枣、太子参、芝麻等清热养阴润燥食物。

  药膳:可选择“薏苡仁菱角粥”:薏苡仁50克,菱角150克,糙糯米100克,陈皮5克。先把菱角斩一刀,放入砂锅中加水煮熟,挥起放入冷水中,再去壳取肉,碾成碎米粒状待用。薏苡仁、糯米浸泡洗净。将洗净的糯米放入开水砂锅内烧开,转用小火熬煮,加入薏苡仁、陈皮,待米煮至开花时,再加入菱角,一同煮至米极烂、粥稠时即可食用。有疏肝解郁、健脾益气的功效。

  土形人:莲子茯苓宁心健脾

  饮食调养:多吃太子参、淮山、梨、葡萄、栗子等。

  药膳:可选择“莲子茯苓糕”:莲子肉、茯苓、麦冬各500克,白糖、桂花各适量。将莲子肉、茯苓、麦冬共研成细粉,加入白糖、桂花拌匀,用水和面蒸糕即成。有养阴润燥、宁心健脾的功效。

  金形人:多吃酸防秋燥

  饮食调养:多吃酸,润肺养肝以防秋燥。梨、百合、银耳、蜂蜜都不错。

  药膳:可选择“银耳枸杞莲子大枣汤”:银耳、枸杞、大枣、莲子各100克。上4味加水共煮成糊状。有解毒、养阴安神的功效。

  水形人:栗子、淮山养肺益胃

  饮食调养:多吃健脾益气、养肺益胃的太子参,茯苓、淮山、栗子、蜂蜜等。

药膳:可选择“无花果炖瘦肉”:无花果10个,瘦肉250克,淮山15克,百合10克。将瘦肉洗净,切块,无花果、淮山、百合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以小火熬煮约2小时,调入精盐即成。有清热润肺、健脾理气的功效。

乐氏同仁有多种养生药膳,更有专业医师为您建议更好的搭配方案,欢迎咨询。

 

  

  

乐氏同仁老药铺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76号,东华门十字路口东南角

服务热线:010-65265009

 

 

 

相关文章

  • 防秋燥 减苦增辛勿过饱

    “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此时养生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不能袒胸露背,睡卧不可贪凉。运动量及运动强度都可以比夏天时...

  • “少辛增酸”防秋燥

    入秋以后,有人会出现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症状,这些就是典型的“秋燥”。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

  • 2017-06-21

    根据自然规律的变化调节口味, 如春季宜减酸增甘以养脾,夏季宜减苦增辛以养肺,秋季宜减辛增酸以养肝,冬季宜减咸增苦以养心。

  • 秋季饮食,重在滋阴润燥

    1.减辛增酸 立秋后,饮食应以“减辛增酸”为原则,以收敛肺气。《黄帝内经》言:“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 勿忘勿助

    无情岁月增中减, 有味相思苦内甜; 拔苗助长不讨好, 勿忘勿助任自然。

  • 秋季养生

    秋季养生要注意“三防” 即防秋燥、防秋郁、防秋寒 ①防秋燥 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苹果、...

  • 秋季护肤

    秋季养生要注意“三防” 即防秋燥、防秋郁、防秋寒 ①防秋燥 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苹果、...

  • 防秋燥,重在一个“润”字!

    暑热渐消、空气渐燥, 保健离不开防秋燥。 防秋燥,重在一个“润”字! 三. 头发要润 随着天气干燥、空气湿度降低,...

  • 立夏保健

    夏季气候炎热,重在顺心,养心 一、宜晚睡早起,增加午睡 二、宜平和运动,勿大汗如雨 三、宜增酸减苦,养心护阳 ①多...

  • 艾灸防秋燥

    近期秋燥逐渐明显,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裂的燥证,此时艾灸要注意防止加重秋燥。通过艾灸热力刺激人体的经穴,使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防秋燥 减苦增辛勿过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qs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