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真的想要改变自己,也相信非暴力沟通可以帮助我们改变。那么,我们就有必要改变一些看似很正确,实际却是产生问题根源的认知。因为有一些认知,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如果不能准确判断感受和需求,那么非暴力沟通的掌握的再好,也没有办法推动自己和他人的幸福。
一、道德评判
我们习惯于对事物进行道德评判,评判的标准就是:个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如果符合,则赞赏,如果不符合,我们就说这个行为很不道德,很不文明,很不地道,很不靠谱。
例如:我们常常会说:“那个人太自私了、那个人太无知了 、他太偏激了”。
有句话说的很好: 未经他人苦,勿劝他人善。
诗人鲁米:“在道德和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哪里遇见你。”
道德评判像一把钝刀子一样,让人痛得不激烈,但是足够慢慢出内伤。
比如:夫妻双方,丈夫希望妻子对自己体贴一点,关心一点,他就会觉得:妻子冷冰冰的,一点不善解人意。
希望妻子给自己更多的独立空间,他就会觉得:妻子太粘人了。
希望妻子经济更独立,他就会觉得:妻子能力太差。
希望妻子对孩子和家庭更上新,就会觉得:妻子事业心太强。
看见这些负面的评价,估计没有人会思考,我要如何改变才能让对方觉得幸福,相反,会想如何反驳这样的观点,如何给有这样想法的人一点教训。因为我们从这些文字中,感受到的是指责和敌意。
其实今天所讲内容的核心是,让我们学会如何表达我们的建议,同样一件事,换个方式,促进彼此的幸福感,在愉快中达成一致。
比如:用暴力解决问题,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
道德评判的表达:暴力是不好的,杀人者是邪恶的。
非暴力的表达:对于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我很担心,我主张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冲突。
二、进行比较
比较也是一种评判的形式。
这个认知,在我们身边的例子比比皆是。
单位发了奖金以后,大家都很高兴,老李得知老张比他多拿了3块钱,老李瞬间感觉自己陷入了痛苦中。这是比较带来最直观的情感。
老李痛苦,是因为他希望自己被公平公正对待,可是并没有,这深深地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如果单位领导说:老张多的这三块钱是上次工资欠发的。老李瞬间满血复活。
比较之下隐藏着需求,需求不满足,才会伤心、难过、痛苦。
比较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他人。
三、回避责任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语言和行为负有责任。
可是我们总喜欢用其他的方式来推卸,使得自己心里好受一些,为自己的错误开脱。领导的命令、公司的规定、法律的规定……
比如:职工很痛恨每天四打卡,他们认为,这又熬人又没用。
职工会说:我不能不打卡,我没有选择。
真的没有选择吗?我们能不能用为自己负责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我选择打卡,是因为.......
职工会说:我选择打卡,是因为我不想被扣绩效。(这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达)
每天为孩子做早餐,妈妈感觉很烦躁。
妈妈会说:我不得不做早餐,不然我就不是一个贤妻良母。
可是我们认为,妈妈是有选择的,她可以不做早餐,不必非要做个自己认为的贤妻良母。
负责任的说法是:我选择给孩子做早餐,因为我想让孩子健健康康,我要做一个贤妻良母。
我们要做自己的主人,无论是权利面前,还是责任面前。一旦我们觉得自己任何时候都有选择,我们不容易被他人的行为或者思想奴役、驱使、暗示。
四、强人所难
我们想要说服别人去做一件事,或不去做这件事的时候,我们总是暗含着威胁,总是会用这样的句式。如果你做了..........就会.........;假如你不做........,将会受到........的惩罚(奖励)。
没有比父母更希望孩子过上幸福生活的了,可是作为一个母亲,我深切地感受到,即使我认为百利无一害的的事情,如果孩子没有办法接受,我们也做不到强迫。
我们可以通过惩罚和奖励的方式让他们服从我们的意志,但是奖励边际递减规律便已经对奖励这件事的前途做了限制,惩罚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随着孩子长大,你还有多少惩罚的手段可使?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让我们为增进彼此的幸福而付出,不仅仅是达成我们自己的愿望。
总结:
总之,如果想通过非暴力沟通致力于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更加充盈,那么你选对了工具。如过是希望用这种方法来说服他人服从我们,那么,恐怕你选错了工具。
非暴力沟通,能够通过人类情感为纽带,在需求这个共通的客观事实面前,能够将心比心,在同理心的作用下,相互理解、相互谅解,达成情感上的一致。
这个沟通的过程本身就一种疗愈,是解开心结的方法。那么结果还重要吗?
有的时候,我们痛苦,只是我们的情感没有得到回应,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表现出来可能是焦躁不安的、不可理喻、歇斯底里,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够得到及时的理解和安慰,也许就不会有冲动这一说了。
我们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很多疙瘩就是因为无法达到互相理解才形成的。其实,成年人,每一个人做事和说话,都有自己的逻辑,只是有的容易理解, 有的不容易理解,如果都能达成相互理解,恐怕世界该和平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