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几天一罐App,除了感叹青春流逝再也融入不了这种95后00后霸占的朦胧情绪化的世界,也产生了一种历史总在重演的似曾相识感。
树洞类产品,就像是一支支灵魂的保护伞,总是接踵而至,人类挤破了这支保护伞,又会小心翼翼地寻求下一支保护伞。伞破人散,总是在发生,也许伞永远是小群体的专属,人多了,人杂了,也就慢慢丧失了纯净感和安全感。
浏览了一下一罐在某个应用市场的用户留言,各种一星三星差评,不是真正的差评,而是目标用户的地盘保护,希望维护一片纯净的小天地,不要被太多人打扰和污染。比如有人评价说“一星保护,希望这么好的软件不要被坏人发现 别污染了这个世界”、“最近你们五星给的有点多了,我来一波一星保护平均一下”…
此情此景,脑中浮现了那些年红极一时的产品,secret、yik yak、same… secret止于负能量的失控,yik yak纠缠于社会谣言,same内容每况愈下。
内心一定是希望历史不要重演,毕竟故事的开始往往都是挺美好的,尤其像一罐这种温柔纯净的产品。只是,社交和泛娱乐产品都要经历小众到大众的过程,一罐是否做好了准备迎接未来汹涌而来的用户。大众化的过程,会迎来一大波目标和非目标用户,更会迎来各种人性的挑战。因为人性这个变量是最难控制的,即使我们做再充分的干预,失控在所难免。在社交产品中,遇到一个渣,用户都有可能对你的产品印象分大幅降低,最后只好平台背这个锅。
作为玩人性的产品,社交与泛娱乐类产品很难逃脱失控的命运,但,失控也未必是件坏事。Lofter扩量之后大量二次元用户的进入,虽然对整体的内容调性构成了不小的冲击,但也开辟了一个新的内容方向。探探因增加男男匹配获得了一次规模化增长。从这两个案例来说,失控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和谐。
想想,人类几千年,依然没有完全解决失控问题。一颗老鼠屎就可以坏一锅粥,一个捣蛋鬼就可以让你对社会失去信心。你可以在大马路上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但别人未必会啊,你依然有出交通事故的可能。失控,是一个系统化的难题。
那么,整个社会系统是如何应对失控的呢?我们做产品的时候是否可以从中吸收一些养分呢?
应当承认的是,人性变量很难控制,那么首先,你永远都要接受失控的存在。社会系统应对失控的策略,或者说“社会治理”,以预防与处理为主,前者为了降低发生失控的可能性,后者为了提高解决问题的高效性,在整个预防与处理的过程中,都是围绕人性来开展的,包括约束策略、引导策略,甚至放任策略。
法制:明文规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文化: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潜移默化的规范和行为准则。
权力:资源分配,获得一些准入资格。
教育:教学和引导,习得规则。
传媒:信息传达与公关维护。
自律:自我/本我的较量。
基因选择:各种社会人口学属性。
对于社区的治理,基本可以围绕以上几个维度进行结构化思考与落地。框架易学,难就难在,如何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机,看到合适的内容,产生合适的情绪。我也在尝试探索中,有兴趣可以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