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阐幽读书
论语阐幽之七十二:跟着孔子学先觉

论语阐幽之七十二:跟着孔子学先觉

作者: 不居居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23-10-28 07:50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人们经常“亡羊补牢”,忙着破案、推理,找出疑点。如果事先动动脑子,提前都摆布好,避免出现问题,岂不更好?孔子说:“不往前推理欺诈行为,也不主观猜测别人不诚实,却能事先发觉,这就是贤能了。”⑴人性的基本特征是趋利避害:大人能够“见大利避大害”,小人只能“见小利避小害”。如果能够事先找出“利害点”,预先设防,监督落实,就能确保完成任务。反之,如果忽略利害关系,事情就会一团糟,此时再“破案追责”,既坏了事又坏了人,贻害无穷。

    孔子说:“才难,不其然乎?” ⑵对于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孔子费尽了心思。为了识别人才,孔子提出了一些具体原则,如:“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⑶等。显然,只要一个人讲究穿的、吃的、住的,张嘴闭嘴都是富贵、利益的,就不是士君子。一个人如果精神上骄傲自满,物质上悭贪吝啬,即使再有才华,也不值得看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⑷在孔子眼里,所有的隐藏和伪装,都无济于事。“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⑸一个人越是张牙舞爪,越表明心里害怕。就像小偷拿着武器,恰恰表明他们做贼心虚。“以约失之者鲜矣。”“不践迹,亦不入于室。”“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⑹一个自律的人,很少会失败的。一个士君子既不会揭短“抓辫子”,也不会与人“一个鼻孔喘气”,更不会胡吹海侃。有了这些原则,我们就可以轻易把“患得患失,无所不至的鄙夫” ⑺辨识出来,做到“举直错诸枉”⑻了。

    关于治国理政,孔子认为首要的是处理好君臣关系,只有“君使臣以礼”,才有“臣事君以忠”。⑼其次是治理原则,必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老百姓才会各安其位,并且有羞耻心。⑽其中的“德”,就是让老百姓在精神和物质层面有“获得感”。孔子说:“放于利而行,多怨。” ⑾如果君主倡导百姓争名夺利,那么就会导致怨气冲天。

    “逝者如斯夫!” ⑿孔子的先知先觉,还源于他对时间的敏感。孔子行走在山中,一团彩影突然从灌木丛飞出,飞翔了一阵落到山梁上。孔子说:“这些母野鸡,得其时呀!得其时呀!”子路知道这个季节不可以猎杀母野鸡。于是,向他们拱拱手,野鸡扑扑棱棱飞走了。⒀孔子说:“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⒁看看,善人治理邦国取得理想成就,需要上百年;王者也需要三十年;孔子却能在三年之内大见成效。这是因为,孔子手里已经有了一个精英团队。

    至诚感通,孔子经常洞悉未来。他评价宓子贱说:“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⒂事实上,宓子贱身后确实隐藏了一批高人。孔子见子路赳赳武夫的样子,预言子路“不得其死”⒃,后来,子路果然在内乱中被杀。孔子担忧季氏内乱,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⒄ 也是一语成谶。

    【注释】⑴见《论语》14.31。原文是: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⑵见《论语》。原文是:8.20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⑶见《论语》4.9和14.2和4.16和8.11。

    ⑷见《论语》2.10。

    ⑸见《论语》17.12。

    ⑹见《论语》4.23和11.20和14.20。

    ⑺见《论语》17.15。原文是: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⑻见《论语》2.19和12.22。

    ⑼见《论语》3.19。原文是: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⑽见《论语》2.3。原文是: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⑾见《论语》4.12。原文是: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⑿见《论语》9.17。原文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⒀见《论语》10.27。原文是: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狊)而作。

    ⒁见《论语》13.11和13.12和13.10。

    ⒂见《论语》5.3。原文是: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⒃见《论语》11.13。原文是: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⒄见《论语》16.1。原文是:季氏将伐颛zhuān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rèn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 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阐幽之七十二:跟着孔子学先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ugp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