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反感的本质-心理抗拒。
很多广告会激起人的厌恶的感受,本质上是因为一个人感觉到自己的控制权,选择权被不合理剥夺的时候,会产生的一种心理抗拒。
002 场景不对。
用户在不同的场景会有不同的任务,最好根据对应的场景来设计营销的文案和活动。
在微博就可以以段子,热点的形式发布广告。比如杜蕾斯的一些文案。
在微信的场景下,用户的主要任务是看好友的动态,所以可以用动态的形式,假设自己在跟好朋友说话,分享的状态去写文案。
比如说新闻客户端的广告,就可以以新闻标题的形式。
短视频的广告就可以做一个趣味的短视频。
003 没有准备。
比如看视频的时候,突然来一个五秒的十秒的广告就会让人很烦,比视频之前的60秒还要烦。因为在用户没有预期的情况下,出现广告更容易让人觉得控制感缺失。
所以很多公众号在打广告的时候会说下面是广告,或者说我要打一个广告,通知一下用户的反感就要减弱很多。
004 没给理由。
人都喜欢理由,即便是一个看起来不可靠的理由。有的时候只需要说一个“因为”,就能够达成目的,并且让别人的反感程度降低很多。
互惠理由:提供了服务要求一定的回报。
对你有用:虽然是广告,但是有价值,你肯定需要,这是为别人考虑。
价值观输出:输出正确的价值观,号召大家一起来做正确的事情。
005 感觉被操控和玩弄。
营销经常会用套路,但是如果让用户知道你是有意在操控他们,就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心理抗拒。
所以不要让用户感到,你是有意识在控制他们的选择。有的时候甚至可以说一些产品的缺点,这样反倒可以增强别人的信任感。
006 很多微商让人反感。
朋友圈最让人反感的就是写微商,当然其实也有让人不那么烦的微商。就可以发现让人反感的那些微商,就没有符合上面那些条件。
场景不合:在朋友圈直接就堆广告堆图片。
不给准备、不给理由:直接就上广告。
强行操控:不仅刷屏,还刷鸡汤语,讽刺那些反感他们刷广告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