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想,手帐到底有多大的能量呢?除了记录,它似乎还可以做更多的事。它可以变得更有价值,那不如试一试!
我的手帐体系
A5手帐点阵活页本
读书笔记
无印良品的A6横线本


功能:采用“专题”的形式收录生活与学习等各类内容。
专题:学习、旅行、电影、社交、学习方法、调频、设计与文案。
日常我主要携带的便是这一本,选用活页是为了给内容做更好的分类。在上篇也介绍过了,基于自己的个人经历,固定非活页的本子不容易打理与分类,正常从前往后写的话容易杂乱。前段时间读了Pain的文章后更坚定了自己走手帐专题化的道路~
下面简单介绍其中几块专题:
学习
前段时间听了行动派出的个人品牌的课程,我将主要笔记都归于学习这块儿,平时看干货类文章会将总结做到这块儿;Ps、Pr等技能类也会归到这一块儿。
听个人品牌课的过程中琦琦姐提到:“要有两份笔记”,很是受用。
在我们听课学习的过程中,听到有用的内容和干货会习惯“搬运”到笔记本,这样会少了很多思考;这时候就需要另外一份笔记,更多是自己的思考。
不论是思维导图、手绘笔记、还是简单的几句话,都需要自己重新思考并输出才能学有所用,将所学运用到平常的一点一滴中。
我在活页本中同时建立了两份学习专题,一份偏于记录、一份偏于思考。有利于我们建立起自我意识,从而实现自我觉察。
调频
这块专题,我借鉴了行动派出的万有引力板块。
我将自己的终极梦想、终极能力、终极体验、终极履历认真思考后记录下来,平时还会收录一些重要的调频方法进去。
当把自己希望成为的样子和想拥有的能力真真切切的写出来时,才发现人生其实还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成长的过程中只有不断聚焦与试错,并保持好成长的节奏,不断调频,才能真正的做成一件事,变成想要成为的人。

“你真正想要做成一件事的时候,全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
——《牧羊人的奇幻之旅》
“调频”的存在并不会为我增加多少的学习时间,却能够让我笃定内心,沿着心中既定的梦想轨道一步步往前走,因为真正想去做并达成的事情,都不会是很轻易的。
所谓内外兼修,便是这个道理。
设计与文案
设计与文案这块是最近新加的一个模板。我一直以来都很喜欢设计学,大学没有如愿选到自己喜欢的专业算是自己的一大遗憾吧。平时看到好看的图片设计和有趣的文案都会收录在这里。
比如自己有一段时间常喝可乐,相比可口可乐自己会更被百事可乐吸引到,红白蓝的图标设计的恰到好处,符合百事可乐对年轻人的定位,这便是百事“蓝色风暴”的精到之处。
再比如我看到一篇文章介绍日本的松浦弥太郎先生,文中提到“开一间只有2000本书的怪书店”、“外界评判:办了一本没有广告、只有生活的怪杂志。”这些都是很好的文案设计,“只有2000本书”“没有广告”,这个文案抓住最新奇独特的点吸引观众眼球,这点就很值得我学习。
呐、你看。其实“学习”这件事是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并不是只有准备好一切才能踏上你想去的那条路。你完全可以为自己设置关注的领域并确定好关键词,有意识的收录与学习。
二、读书笔记



功能:读书摘抄+影评+杂志美学
读书摘抄与影评
这里,是我写作的灵感迸发地之一。
你不得不承认,简单的一支笔、一本书带给我们的感觉是电子化产品所替代不了的。就像你正写着一句话,最后一个字刚刚落笔,心里突然冒出个什么东西,正是这个东西带给你后面的灵感。
在看完一部电影读完一本书,我会先简单写些自己的感想,再逛逛豆瓣,看看短评与前几篇不错的文章。
为什么他们能想到这一点?而我却没有。为什么我看到的只是浅层次的东西?
前段时间看《摔跤吧,爸爸》自己更多看到的是她们的努力与成功,却没有想到非洲的女权这块,看了豆瓣上面大咖们的分析后,了解了非洲的人权背景,自己也能试着写出一些更深层次的内容了。
工具很多,如何用好工具是值得思考的。

杂志美学
我喜欢看杂志,杂志它更像是一本已经建立好的专题,没有书那么长篇大论娓娓道来,也没有文章那么碎片化。
平时除了去学校的期刊室看看杂志,还会在淘宝上淘一些过期杂志。过期杂志真的特别实惠~上次花了30块钱淘了10本《文艺风象》。
文艺风象每一期都会有一个固定的专题,整本都会围绕这个专题展开,比如“感激之情”“神奇的综艺节目”“谜星座的谜”“睡觉才是头等大事”等等,分别围绕“感恩”“综艺节目”“星座”“睡眠”进行专题化编排。文字具有可读性,排版也是相当精美。
噢对了~杂志上精美的图片很适合当贴纸用哟。
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类型的杂志,当你找到你自己喜欢的杂志,你会爱上它的!
三、无印良品A6的小本子(10.4cm*14.2cm)







我用它主要用于引导式记录。
功能:知识管理、工具录入与进程监督。
专题:轻松思考的专题、严谨思考的专题、10分钟、杂化购物、影单库、书单库、Foodies。
小专题:新技能学习、图片网站、制图网站、灵感收集所、新媒体可能用到的工具等。
很简单的分类,却起到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框架的作用。
这一本都是小句子式的录入,没有长篇大论。因为从事新媒体工作的原因,平时公司开选题会、群内转发新媒体技能有关的文章,我会把有用的点都装进来。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你需要有意识有方向的引导你所关注领域的内容。

作为一个手帐爱好者的我是如何利用这个小本子做时间管理的呢?
前面提到的“轻松思考的专题、严谨思考的专题、10分钟”,其实这种分类更像把待办事项转化为“时间事件”:1分钟可以解决的事、10分钟可以解决的事、1小时可以解决的事、3小时可以解决的事等。
这样的专题设置能够有效的避免拖延,当我把一件事项放入一个专题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完成这件事大概需要一个小时,这1个小时是必必须经历的。以时间与难度为维度建立任务专题更有利于目标明确化。

下面我做个简单的总结:
1、尽量避免零零碎碎的规划与记录,选择合适的方式建立属于自己的手帐体系。不论是多个本子分类、bujo、活页标签等等,引导+关键词式记录更利于持续的学习。
2、调频:每个人都会在新年来临之际思考今年想做成的事,那你有仔细思考过自己的人生议题吗?你可能已经有一个强大的学习输入系统,而大多数人容易忽视的就是对自己的情绪和梦想的调频。如果为自己人生的“内外”皆建立起管理渠道就更好了。
3、自己想要学习的领域要及时从日常中摄取,有意识的将关键词同步到大脑。
4、工具、小技能录入与get:如果你从事新媒体工作、在工作时看到以后可能用到的小工具不妨收录下来;如果你是一个烘焙爱好者、不妨把各类的美图软件记录下来并分析好它们的偏向等。现在工具很多,但是在做一项工作时立马就知道有几个工具可能会用到并清楚他们的功能与偏向却并不容易了,那不妨顺便把它们收录下来。
5、时间管理手帐术:以难度和时间为维度建立小专题,将待办事项转化为“时间事项”。还可以发挥强大的脑洞在小专题上加些有趣的标签~
6、除了电影和书,别忘了具有美学属性的杂志。
如果说一开始是单纯的想要记录, 那后来便不能称之为“记录”了,它变得更强大,强大到足以装下我的整个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