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云歌行诗歌•美文•艺术作品荟萃李水脉的文艺商之脉
继往开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丨抗洪抢险(13)

继往开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丨抗洪抢险(13)

作者: 甄玺 | 来源:发表于2018-11-30 10:56 被阅读135次

第12章  抗洪抢险:温家宝受命赴长沙  朱镕基怒斥豆腐渣

一、灾情告急

1998年,几年一度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大发淫威,世界范围内天灾不断,幅员辽阔的中国也未能免受其害。自6月份起,长江流域出现三次持续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受降雨影响,长江先后出现8次洪峰,形成了继1954年以来第二次全流域型大洪水。

与此同时,东北地区也连降大雨暴雨,松花江、嫩江发生3次洪峰,来势之猛,持续时间之长,洪峰之高,流量之大,都超过历史最高记录。

九江告急,荆州告急,武汉告急大庆告急,哈尔滨告急。灾情一次次传向中南海。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发出《关于长江、淮河防汛抗洪工作的紧急通知》。

7月22日,国家主席江泽民打电话给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要求沿长江各省市特别是武汉市要作好迎战洪峰的准备,严防死守做到确保长江大堤安全,确保武汉等重要城市安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并果断下令,调动30多万部队紧急驰援。

8月8日这一天,武汉流芳、江岸西站每隔10分钟不到就有一辆军列驶入,中国的军队经历了朝鲜战争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调动。其后陆续110名将军,5000多名干部,27.85万部队官兵和武警奔赴现场。

当时的总参谋长傅全有下令,要求被指定参加抗洪抢险的部队在接到命令后2个小时内,迅速开往前线。

二、荆江分洪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全长300多公里,上起湖北枝城,下至湖南城陵矶。河道蜿蜒曲折,泄洪不畅,汛期往往成为地上悬河。荆江大堤作为武汉防洪的重要屏障,历来是抗洪抢险的重中之重,险中之险。

8月5日,温家宝副总理看到了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荆江河段险恶形势的紧急报告》:根据荆江防洪异常严峻的形势,准备作好荆江分洪区人员的安全转移工作。必要时,请求启用荆江分洪区。

温家宝立即报告朱镕基总理。因为就在7月上旬,在荆州市他曾公开回答省市领导和新闻媒体说:“本届政府不考虑分洪。”万万没想到,事隔才多少时日,荆州的沙市水位已超过44.67米,离1985年国务院“钦定”的荆江分洪争取水位45.00米只差0.33米!

8月6日傍晚。温家宝飞抵湖北荆州。出发前,江主席、朱总理交代他说:中央原则同意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报告,只提出一条,这就是分洪的批准权限在中央,是否分洪必须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政治局讨论决定。

晚上9时45分,温家宝连夜驱车赶往监利长江干堤险段实地视察水情。他一边在大堤上巡视,一边掂量着湖北省委省政府上报国家防总和国务院的分洪预案。

分洪,意味着荆江分洪区921.34平方公里眨眼之间化为泽国,意味着33.5万人要转移,大约150亿元直接与间接的经济损失和灾后重建的巨大困难、不分洪,350公里长的荆江大堤如果决了口,江汉平原、武汉三镇都将被淹。两者之间,实在难于抉择。

凌晨2时,温家宝听取时任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省长蒋祝平和广州军区副司令龚谷成的汇报。谁知汇报刚讲了十来分钟,有人匆匆进来,走到公安县委书记黄建宏身边,悄悄告诉他,孟溪大垸溃口了!

荆州市委书记刘克毅、市长王平两人站起来,声音哽咽地说:“副总理,凌晨1时左右,公安县孟溪大垸溃口了,它紧挨着荆江分洪区。”

“救人要紧。”温家宝马上说,“会议暂停一下。”温家宝对省长蒋祝平说:“马上联系部队,冲锋舟,还要派直升机去投放救生圈。”然后,会议继续。讨论的重点是荆江分洪的问题。省委、市委的一些同志认为是否分洪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应该赶快定下来。

温家宝说:“我认为孟溪大垸的事再大,仍是局部,还是要严防死守大堤,是否分洪,还要看一看。但是,绝不能放松分洪区群众的转移工作。”

温家宝最后说:“不要轻言分洪,分洪需要报中央批准。省里提出分洪,一是要沙市水位达到45米;二是要水位仍在上涨;三是要长江上游、四川东部、清江流域继续下雨,发生大洪水。出现这三条,在这个情况下,我向中央汇报。”

8月6日中午12时。当时沙市水位已到达44.68米。按照省防指命令,荆州市前指必须在8月7日中午12时前完成分洪区群众的转移任务,也就是说必须在指挥部成立之时起的20个小时内,完成44年来从没有实践过的33.5万人和1.8万头耕牛的大转移。

8月6日晚7时,朱镕基与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曾庆红通了电话。第二天清晨,他就打电话找温家宝、贾志杰、蒋祝平三个人。三人的秘书都说刚睡下不久。

朱镕基得知他们刚开完防汛抢险的会议,就说“不要叫醒他们,我可以等。”从6时等到7时,朱总理还是忍不住了,让秘书叫醒了温家宝。在详细谈完水情后,温家宝汇报说,守堤的军民情绪很高,纷纷表示决心死守长江大堤。不幸的是下午2时,九江大堤突然溃口决堤。

三、九江堵口

 8月7日下午2时左右,九江长江大堤4、5号门口七里湖地段,洪水瞬间就把长江防洪堤撕开了一个30米的口子,并以7米的落差扑向九江市。如不能堵住,整个九江将陷入水中。全城42万群众将陷入灭顶之灾,京九大动脉也会被拦腰切断。

两个多小时后,中南海,朱镕基总理办公室接通了江西省九江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电话。朱镕基语气强硬,字字千钧:“一定要死守大堤,无论如何要把口子堵起来!如果人手不够,可直接打电话给国家防总,直接派解放军支援。”

随后,2000余名官兵、5000余名民兵预备役人员火速奔赴到现场。在决堤不到一小时之内,修建了九江第二道防线。8月8日下午4点,抢筑的围堰渐渐露出水面,到8月9日11时,决口处一道长243米的围堰合龙。

8月9日,朱镕基再次亲临九江视察灾情。下午4时45分,朱镕基与温家宝驱车前往九江决口。车在离决口最近的渡口停下来。灾民们自发地围在渡口两旁,夹道欢迎朱镕基一行。向广大群众打完招呼之后,朱镕基转身走向渡口,登上专门前来迎接他的快艇。

  汇报会在快艇的小会议室举行。负责向朱镕基总理汇报决口情况的,是九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城区防汛总指挥吕明。

  吕明说:“这段堤是1966年修筑的,当时没有清基。1995年为了提高防洪标准,市里自筹资金在原土堤上增加了防洪墙。由于4月才动工,汛期快到了,工期紧,所以也没有清基。”

  朱镕基一听,厉声问道:“现在倒塌的墙里,有没有钢筋?有没有用竹筋代替钢筋的?这样的堤有多长?”

  吕明回答说:“未发现竹筋。这一年建的防护墙有6000多米。每一段墙的具体情况,我不是很清楚。”

  朱镕基怒斥道:“不是说固若金汤吗?谁知堤内竟然是豆腐渣!一些承包单位没有建筑资格,或是承揽项目太多,纷纷将项目转包出去,以至造成层层承包,层层剥皮,制造了一个个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豆腐渣工程。这样的工程要从根子查起,对负责设计、施工、监理的人员都要追查。人命关天,百年大计,千秋大业,竟然搞出这样的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腐败到这种程度,怎么得了!”

  会议室空气异常紧张。稍缓,朱镕基说:“要实事求是,要对党和人民负责,历史是不能欺骗的。水灾之后,一定要进行整治,要高标准修好长江大堤。当然,国家也要拿钱,但是,一定要修好,要请专家监督,保证质量第一!”

  这时,快艇已驶近决口处。朱镕基走下快艇,走上已经出水的外围堰。朱镕基拿起话筒,大声、有力地喊道:“同志们,我受江总书记的委托,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广大指战员表示崇高的敬意。你们是一支英勇的军队,江总书记调你们来,这是党和人民对你们的信任和考验!”

然后,朱镕基双手抱拳,向官兵们致意:“拜托同志们,谢谢同志们!”

 至8月11日中午12时,钢木土石组合坝露出水面,险情得到有效控制。 8月12日下午,九江长江大堤决口堵口合龙。从8月15日开始,紧急投入抢险的6500名官兵又连夜突击填料3万立方米,终于在第六次洪峰到来之前筑起了一道长453米的第三道围堰。

四、倾城送军

8日上午,朱镕基总理又亲自飞抵荆州。在谈到荆江分洪问题时,朱总理说:“谁来下分洪命令?现在常委会就定清楚了,授权温家宝。”

8月13日,江泽民赴湖北长江抗洪抢险第一线。江泽民在江西九江察看灾情。面对史无前例的洪灾,江泽民站在堤岸,举起喇叭,声嘶力竭,一句一顿,“我们要坚决地坚持到底!坚持奋战!坚持再坚持!” 当晚,长江抗洪一线部队17.8万人全部上堤防守。当时的口号是“人在堤在”。

8月14日,江泽民在武汉发表重要讲话,就决战阶段的长江抗洪抢险工作作总动员。同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在长江抗洪抢险中英勇牺牲的空军某高炮团政治指导员高建成“抗洪英雄”荣誉称号。

长江第四次、第五次洪峰顺利通过荆江后,水位已经逐渐回落。可谁知风云突变,川东和三峡库区暴雨倾泻,清江流域山洪如瀑,致使8月16日沙市水位在14时达到历史高位44.84米,在16时达到44.88米。预计在20时将超过45米大关。形势一下子到了最凶险的时刻。

8月16日下午,江泽民向参加抗洪的人民解放军发布命令:沿线部队全部上堤,军民团结,死守决战,夺取全胜。

当晚,温家宝坐镇布好炸药的荆江大堤,随时准备炸堤分洪。此时沙市水位45.22米,比1954年的最高水位高0.55米,高出分洪争取水位0.22米。洪峰最大流量达到53700立方米/秒,均创历史新纪录。

温家宝找来专家组会商,并点名要见长江委主任黎安田和长江委的副总陈雪英。专家们结合精确的数据,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一碗水不用去拎大脚盆”。不久,雨停了,水位开始缓慢下降,沙市水位降至45.17米。洪峰慢慢回落。

“我们胜利了,中央的决策胜利了。”温家宝激动地说,“最厉害的第六次洪峰即将过去!”

8月31日,长江出现第八次洪峰。9月2日,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开始全线回落。9月3日,江泽民宣布全国抗洪抢险斗争已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千里江堤铸军魂。9月10日,解放军就要撒离了。早上5点,天还没亮,悄悄启程的军车,陷入了群众的包围。三十万荆州百姓,箪食壶浆,扶老携幼,倾城相送。

当南方长江流域先有8次洪峰从上游奔泻而下,连续60天超警戒水位,使万里江堤险象环生时,在北方,嫩江、松花江发生超历史纪录的洪水,3次洪峰拍打着脆弱的堤岸,一时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8月14日,在嫩江流域抗洪抢险救灾的紧急关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李鹏前往黑龙江抗洪抢险一线。8月21日,时任副总理的温家宝前往哈尔滨灾区;8月25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到黑龙江、吉林第一线察看汛情、灾情。

9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大会由朱镕基主持。

江泽民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在同洪水的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现出了一种十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

据统计,当年受灾面积3.18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3004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全国参加抗洪的干部群众800多万人;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先后调动66个师、旅和武警总队共27.4万兵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继往开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丨抗洪抢险(1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fq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