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六月,我是数万考生中的一名,迈出高考考场的那一瞬间,我没有想象中的喜悦、欢腾,我感觉,仿佛在一瞬间、在那四场考试后,我便失去了全世界——我再没有可以从清晨相伴到黑夜的同学,没有天天从早到晚守在教室的班主任,没有那位节节物理课让我“受力”、告诉我要多做题再多做题的大师,没有那一起听课、一起去操场、一起自拍的姑娘们......
回到家,我是一阵接着一阵的落寞。我是从地方考到省级重点高中的,所以在首府只有一个“临时”的家。父母在紧凑地收拾着出租房里零零散散的东西,我看着卧室那一人高的不会带走的书刊发呆——我又发现了一个更难过的问题,我还会失去,这个天天在一起的家、一个每天背着书包带着各种情感出发又回归的地方,这可是我的避风港啊,我不敢想象看不到父母的日子我会有多落寞。
那个暑假,就像以往的任何一段假期一般,只不过是长了一些。和朋友见见面、聊个火热,随后又回到那张温暖熟悉的沙发一卧不起。身边的人要么是去学车,要么,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和喜欢的小姑娘小伙子走在大街上。我看着这平凡却越发不舍的生活怀疑未来——我要去往何处,我的未来,又会如何?
因为高三一激动报了某高校的自招,当时心大也没有详细查看我喜欢的专业的情况。后来种种机缘巧合,我就那么一路过了初审、复试。当高考成绩出来,这成了一条不用担心调剂专业、不用顾虑滑档的安全之路。是的,谁想在这人生大事上放着稳稳的路不走去冒险呢?
我没有经历大多数人担心忧虑地报志愿的过程,我一如所愿地来到了这所高校。坦白来讲,整个第一学期我是在进取与堕落中纠结徘徊的。当我发现我喜欢的这个专业在这所高校并不强势的时候,当我发现我的高考成绩可以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时,我是痛苦而纠结的。我看不进去书,我写不进去题,我就觉得自己来到这里亏待了我辛辛苦苦的十二年读书生涯。大概是从上学起,我就是班里、老师眼里“多看一眼”的好学生,我习惯了在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级、有最好的资源。在这千里之外,我的心理落差太大了。内心的不满与无奈让我的生活看着忙碌充实,实则没有什么质量提升。我以为自己来这里亏了,为自己的选择而无限地纠结、纠结...在时间充裕时,我开始逃避内心的折磨——我开始认认真真看那些以前没有时间看的书,我看了余华的《兄弟》、《活着》,看了村上春树的《国境以南,太阳以西》,还有诸如《追风筝的人》、《摆渡人》等外国小说。我终于发现了前所未有、极其喜爱的世界。当然,这离不开我最喜欢的人给我的建议,他告诉我看书是一件多么不一样的事情。
第一学期绩点出来以后,我惊讶又平静。我成了那个不高不低的中等生。内心又陷入了深深地自我审问。一个假期看着父母无比关怀的面容,我无地自容。
开学啦,大一第二学期开始了。我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固执、“执念”,我打开了发现美的眼睛。我突然发觉身边许多人都比我优秀得多,不论是学习还是为人处世,他们的能力让我钦慕。我告诉自己:不论你之前有怎样的过去,不论你自我认知上有多少纠结遗憾,你不得不承认你比你觉得“亏了”的地方的人弱小得多。我不再怀疑我的选择,不再自暴自弃、自甘沉沦。我发现这里我依旧有太多太多事情要去完成。我看清了我的方向——展示自己,新的开始我来了。
当一个人撇清内心的执念,用清澈的双眼看你原先并不满意甚至失望的世界时,你会发现,你眼中的美好与纯净应接不暇。
幸福从不会主动来敲门,但一个敢于面对、敢于追求的人,一定可以抓住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