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的邻居

作者: 云中荷风 | 来源:发表于2017-12-23 21:07 被阅读376次
那些年,我们的邻居

文/云中荷风

1

结婚那年,单位分了一间二十平的房子。就在学校那简易“H”形小二层上,那座小楼一层做办公室,二层做家属楼。

楼坐西朝东,二楼的楼梯在楼后的北侧。上了楼梯,上面南北对面各分有五间房,住了六户人家。

中间,也就是“H”的中间一横,是一个120平方左右的大平台,作为大家公用的院子。平台的东边,是砖砌的栏杆,中间是个一米左右的水池,是公用的洗菜做饭洗衣服的。起初,平台中间是一个圆形小花坛,后来因为下面的办公室漏雨了,平台上面就撑起了一个巨大的塑料棚遮挡着风雨,花坛也拆了,平台就平平坦坦的了。每每登上北边紧邻的蟠龙山时,这个塑料棚就成了我们发现自己家重要标志了。

楼上没有垃圾桶,我们每家就沿着南边的栏杆中间整整齐齐地摆了六只藤条篮子。篮子两边是花盆。各家都很勤快,篮子里的垃圾清理很及时,从来不会影响楼上的空气。反而垃圾篮子像一队士兵,守护着这个院子。

没有厨房,北面的三家像封阳台一样,在自家门口垒了一个简易的厨房。南面的各家都在自己家门前窗外放着煤气灶,炒菜做饭在外面,案板厨具都在家里。只要谁家一开火,楼上各家就能知道他们家做什么饭。

中午和下午一下班,一上楼,就闻见各种菜香,听见各家锅碗瓢盆奏鸣曲地快乐节奏。

2

北边一排,女刘老师住楼梯口第一家,一间半的房子,女刘老师是个瘦高个,泼辣麻利,做事干练,总是像一团火一般热情。女刘老师有一个胖乎乎白净可爱的上中学的儿子。老公韩师傅中等身材,和女刘老师的性格正好相反,他总是笑眯眯的,一边在水池边洗菜,一般慢条斯理地和大家聊天,常常被刘老师在背后催着:

“老韩,把xx给我拿过来。”

“老韩,把菜洗完了没有?”

“老韩,把地拖拖。快点!”

……

老韩忙得团团转,还是陪着笑脸答应着,一个爱妻模范啊!

男李老师和老伴张姨住北边中间的一间半。李老师写得一手好字,学校需要书写大字时,一般都是他执笔。他正直,健谈,老公常常和他一起闲聊。张姨是一位家庭妇女,她爱说笑,热心肠。大家上班后,楼上就静悄悄的了。只有张姨一个人在楼上天天在家缝缝补补,买菜做饭,帮着儿女们带孙子,她顺带也帮着我们看家了。那时她带的是大孙子李喆,一个眼睛大而黑若葡萄的孩子,儿子从咿呀学语时就是他的忠粉,整天蹒跚着步子叫着李喆哥哥,跟在李喆身后屁颠屁颠地跑着。儿子有次生病了,老公那时参加百万干部下乡活动,不在家,我要给学生上课,带孩子看完病后,就托付给张姨照顾,她每次都非常爽快,总是把孩子照顾得很好。

挨着东边就是男刘老师家,住两间。男刘老师也瘦瘦高高的,身板一直挺得笔直笔直,总是像一个士兵一样。他特别勤快,会做的菜可多啦,老公就从他那儿学会了做糖醋鱼、辣子鸡。听刘老师说他父母是在解放前黄河决口时逃难到陕西的,在长兴车站生下了他。他父母早亡,没有亲人,特别爱家。家里的大大小小的活都是他干,妻子要帮他干,他不让干。两口子争着抢着干活,有时为了干活妻子故意生气,可刘老师还是不让步。他每天一有空闲就打扫卫生,他家的水泥地板是锃光发亮的,窗玻璃透亮透亮,一尘不染。

3

南面,女李老师和白老师各住两边的两间,我们小两口就住中间一小间。

女李老师高个子,高颧骨,皮肤白皙,短发,走路特别精神。她是岐山人,做的岐山臊子面,酸辣香啊!每次她做红萝卜臊子(用红萝卜炒的吃臊子面配菜),那个喷香,一个红萝卜,她能做得让人流口水。她人干练勤快,每天清晨起来时,她已经洗完衣服,凉了一院子花花绿绿的衣服床单。院子被她打扫得干干净净,花儿也全部浇了水。

白老师是河南人,精明能干,爱说笑 ,脸盘小小的,但身体已有些发福。她和那刘老师是老乡,是单位的元老啦。两个人总是一边在自家门口忙活着,一边开着玩笑聊着天。常常引得男李老师和韩师傅也积极参与,一片欢笑。白老师的老公尚老师,一位个儿高高的,话语不多,待人和气,性子慢吞吞的老头。每天走路都慢慢悠悠的。啥心都不操,只喜欢烙白面薄饼,天天坐在家门口的蜂窝煤炉前,小火,架一平底锅,耐心地看护着一个个饼,上色,翻面,一张白饼烤得布满芝麻大小的火色,发出麦面的原香味,喷香!

4

夏天的庭院是最美的。女李老师家门口种了好多太阳花,姹紫嫣红。女刘老师家门口依着栏杆,种了丝瓜,绿色的茂盛的藤蔓上缀满了黄色的喇叭状的花,慢慢的一个个小丝瓜就爬上来屋顶。男刘老师家门口种着几盆四季果,这时绿叶红果热热闹闹地挂满枝头。

小楼的外侧墙壁爬满了爬山虎,渐渐已经从一楼爬到了二楼的顶上,又耷拉下来,从远看每家的窗户好像在外面挂了窗帘,幽静中还有些神秘。

最热闹的是夏季的晚上,庭院里有凉风吹过,特别舒爽。这时大人们就坐在一起一边打扑克,斗地主,升级,挖坑(不是赌博,纯属娱乐),一边说说笑笑,孩子们也凑在一起玩自己的玩具,常常要到十一二点,喧闹的院子里才会安静下来。

5

儿子的5岁前的时光就是在那儿度过的。因为院子里其他的老师比我年长很多,儿子和他们的孙子辈差不多了,就特别喜欢儿子。

白老师的河南话总是那样的抑扬顿挫,儿子尤其感兴趣,他几个月时,每当听白老师说话时,他就冲着白老师笑,似乎他在听快乐的歌曲呢。

特别爱干净的男刘老师在家门口放了一块墩布,每次进家门他都要在墩布上蹭蹭鞋底的的灰土,他踩上墩布,总要两脚踮几下。

儿子刚刚学会走路,他也跑过去,站在墩布上,兴奋地将小腿一弯一弯,脚踮不起来,他就晃动着身子,笑眯眯地望着我们,一副得意的神情,逗得大人们哈哈大笑,他也咧着嘴笑……

男李老师成了儿子的专业理发师,儿子也特别喜欢李爷爷,只要头发长了,在和小李喆的逗玩中,在不知不觉中,儿子的头就被李老师用推子变成头发不到几毫米的圆葫芦啦!

6

可是后来,一户户地开始搬离,一家家分别住进了不同的单元房。白老师他们一个个慢慢都退休了,尚老师已经离世好几年了。学校在汶川地震后,学校教学楼成了危房,二层楼也拆迁了,这时,他们中最年轻的女刘老师也退休了。

偶尔遇到时,男刘老师比原来更瘦了,但还是笔直笔直的身板;女刘老师仍是那样的热情,那样的干练;女李老师似乎有驻颜术,从她身上感受不到岁月的痕迹;男李老师胖了,谢顶了,见面总会激动地问长问短;白老师很少见到,那次见到她儿子,说她身体挺好的,还是那样的爱说笑。

那些身影和话语,总是感觉格外的亲切,格外的温馨,他们如亲人一般,给了我多年无私的关怀和帮助。

如今,搬一次家,就换一批新邻居,但家家户户都是一回家就关起了家门,见面也只是打个招呼,再没有那么亲密和温馨了。

那座小二楼早已被一座高楼替代,但我们心里的那段快乐的时光如一枚火红的枫叶,永远鲜亮,充满着阳光的味道,保持在记忆里。每每想起,心头就倍感温暖。

相关文章

  • 那些年,我们的邻居

    文/云中荷风 1 结婚那年,单位分了一间二十平的房子。就在学校那简易“H”形小二层上,那座小楼一层做办公室,二层做...

  • 那些年,我们的那些年

    那些年,我们最青春勃发,最幼稚的那些年。 那些年,你从不吃辣,喜欢的人知道后恶作剧般的整你给你的饭中放入惨绝人寰多...

  • 我们的邻居

    我们小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中有男有女。大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起的最早,睡得最晚。不管三九寒天,还是烈日三伏,他们...

  • 我们的邻居

    初识Kevin是我们刚刚搬来的时候。那天我第一次给花园除草,面对一大片草地,不仅不知道哪些是野草,甚至连除草机都不...

  • 我们的邻居

    住在楼下的大妈是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妇女,以前是一位老师,在英国教书。和她一起住的是一只叫做Mickey的黑猫,大妈...

  • 我们的邻居

    我们隔壁的邻居,男的在离我们镇很远的山区学校当校长。女的在我们镇上开有一个卖食品干货的店铺。 前段时间,女的检出患...

  • 那些年,我们的年

    又到年了,一到年,就会接到同学微信,关系好的,劈头盖脸一顿臭骂,我看你就是钻钱眼里去了,一年到头光看你挣钱,又...

  • 一辈子

    二十岁的光景 我们彻夜而归 大声喧哗 吵到熟睡的孩子 邻居没有骂我 三十岁那些年 我们互生厌愫 争强斗胜 走廊都能...

  • 那些年的我们

    一 那时候,遇到你是缘。 几次相处,甚是欢愉。 想你是永远的朋友,日日相伴,岂不快哉。 时隔不久你对我说了那句……...

  • 我们的那些年

    准备开始写些东西也下了很大的决心,让自己决定的是最近看的电视剧《忽而今夏》,想起了几年前的自己。 美好又残酷的日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年,我们的邻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vq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