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31日,星期三,距离高考还有6天。这是5月的最后一天,日子极其平静。
领导提示,接下来的几天,老师们虽然还依课表上课,但主要是进教室进行个别辅导。学生可以依课表学习老师布置的内容,也可以学习自己需要研究的内容,即可以学习本学科,也可以学习其他学科,总之老师尽量不再统一讲课,不再统一要求,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强。当然这是理想化的要求,毕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很弱的,大部分学生如果老师不要求,不明确任务,他们常常会陷入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集中精力解决自己的什么问题好。这是一个矛盾,一方面老师特别希望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一方面又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机会,课堂几乎永远是老师牢牢把控的。学生的一切学习行为几乎都是在老师的严密控制下开展的。
今天我仍是4班的3节连排课,原计划是让学生进行专门的套题训练,今天我依然是准备了一套试卷,同时也准备了详细答案,学生练习后即发答案,供同学们自主研究。
坐在讲桌后,看学生埋头做题,我不觉思绪纷飞。
回首高三一年的团队管理,以一个年级管理者角度看,这是让人尴尬的一年,说不清这是一种管理的失败还是成功。正如今天有位老师开我玩笑说:你今年风格与去年高二时大不一样,去年还是一呼百应,今年什么事都弄不动,呵呵。这个局面我早反省过,的确,这一年的管理,我是情商、智商都降低了,完全不知道怎么理清自己的工作,因为自己什么都做不了,而许多工作领导又要求去做。
一方面是整体工作秩序还算良好,人人工作上还算配合,业绩上就目前发展而言,结局不差,学校追求的升学率应不会太低,甚至有望能实现理想结果,从这个角度,无论如何都是成功的,结局上说,应当会是皆大欢喜的。但另一方面,这个团队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抱怨、牢骚、不满,个别老师兴风作浪,让年级管理工作有时很难开展,几乎完全是不配合,导致年级管理几乎处于一种有力用不上的状态,年级主任感觉好像是在夹缝中存在,两头艰难应对,基本毫无“管理”可言,一切都是在领导的强势介入下才能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一些本来还很配合的老师渐渐也会在上级领导强势督促下才会完成年级工作,而年级工作也基本上都是上级领导直接下达,我们年级主任这一管理角色,基本就是传达上级旨意,督促大家完成工作,因此随时会处于督促太急大家不满、督促不够领导不满地双重尴尬地位。完全没有年级管理者的管理意志;大家对此非常不满,年级到底能不能决定一些事情,为什么不管什么事都得领导说了算,而年级没有自主权;领导对此也很不满,你们年级的事当然你们年级自己决定啊,不要总是等着校长做决定。这就更加地尴尬了。
年级主任的角色究竟在哪里呢?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这个年级如果最终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我绝对不敢说是在我的领导下取得的,我只能说,我是一个高三年级的服务者。因为实际的领导者、推动者是校长,是董事会,是老板,我即不领导也不引领,领导都替你主动做了,你只需跟着领导屁股后走即可。
但是不管怎么样,教学业绩是有的,至少目前就不会太差,待高考成绩下来后验证即可。
但这份成绩的光荣感我是一直感受不到的,看到其他老师近几日瞻望着高考结果兴奋的样子,我毫无感觉,好像与我无关一样。
换个角度说:难道这不正是最高领导想要的结果吗?一切成绩,都是在校董事会、校长室直接领导、支持下,才能取得的。这句官话,在这里到是很实在的。
对此我常想:学生不算是最好的,但也不差,算是二流三流学生;教师素质不是最好的,同样也绝不算差,其中特级教师吴特、杨特、马特3人,高级教师6人,其他所有人也都教过高三,没有一个是新手,老中青结合的团队,很有战斗力,教师素质整体上绝对不比一些省级重点中学低。就结果而言,依目前看绝对不会差。那么如果同样是这样的老师与这样的学生,放在另外一所学校,是否能取得60%~70%的高考一本升学率?是不是只有在这个学校,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这是不是正是扁平化管理,带来的上层领导强大的控制力,才能把领导的强大意志直接做用于一线职工,这样省去了许多过程麻烦,大大提升了管理的效率?尽管中间还有很多问题,诸如大家对目标的不满牢骚,对领导干预太多的抱怨与不适,年级的不知如何作为等等,这一切问题,在扁平化管理面前都不再是问题,因为扁平化管理,把领导、老板的办法意图得到最大化体现,在老板掌握着大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老板的办学意志利用扁平化管理得到了最大化的贯彻与推动。这正是老板当初那句“请大家不要怀疑我们领导的智慧”“德就是听话”“只要听话你就能在这里实现你的价值”。这应是一脉相承而来的。这是强势领导对一线的强势控制决定的,这是领导对自己办学理念的绝对自信决定的,这也是办学者老板办学的强大决心决定的。
于是,所有的中层领导,其根本任务不是要有自己的管理意志与主动能力,而是要服从上级领导的管理意志,中层的主动能力就是去贯彻落实推动上级领导的管理意志的主动能力,否则就是不作为,就是乱作为。
这点领悟应是上级领导最想要的吧。这也是我们许多人在这里呆了好几年而始终无法适应的一个原因。因为老师,常常最大的特点是自以为是,让自己轻易接纳别人的思想常常非常困难。而非教师出身的老板的思想又常常是开放的,大气的,新颖的,让多年来只关注自己经验与有限书本知识的老师们常常难以适应。
另外,扁平化管理理念,正是当前中国军队的一大改革方向,军队为了加强政令通达,对一线战况的绝对了解与掌控,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实时了解,如同亲临一线,这样大大提升了决策者与一线的沟通效率,大大增强了决策落实力度。而军队所追求的恰恰正是“服从”,一切都要“服从”;而学校的老板也常常拿我们一线老师当作前线部队,他追求的是人人要“听话”,这里不允许你有自己的思想理念,他用清华大学的校训来启蒙老师们的思想:厚德载物,就是听话、干活;厚德就是听话,载物就是会干活。
这是领导对学校管理的顶层设计与追求的管理理想。而无论是学部校长,还是各年级主任,统统都是这一设计理念的执行者。
这是一种“王”的姿态。这种姿态是一种享受。好在老板不是面目可憎之人,也常常会做出一些与人探讨的姿态,也会听取他人的意见与建议。这在王者姿态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一个开明姿态,随和的姿态。
领导偏平化管理,董事会、校长意志直达一线教学,中间直接跨过教务主任、德育主任、年级主任,直接作用于一线教师与班主任,也正因此,学校高中部干脆不设教务主任,校长自称自己就是高三年级的教务主任,德育主任虽然仍然保留,但工作明显处于边缘化。学校建校之初曾经本着“最好的德育、最好的校风”创建学校,一度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重头大戏,德育主任成为很多管理工作的主导,但随着学校的发展,老板渐渐意识到,教学与德育不能两张皮,且德育要为教学服务,于是直接撤了原来为学校建设立下巨大功勋的德育校长,将原来德育管理强有力人物从高中部直接撤下去初中部,同时提升初中部原德育处副主任来高中部做德育主任,并接受高中部校长直接领导;原来的年级主任、班主任统统都归属于德育管理,都是“德育线”干将,统统转换角色,大家都要为“教学线”服务,这样一来,严格来说,一切都是“教学线”的,一切工作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德育管理工作,自然而然地弱化下来,虽然所有人都不认同德育管理被弱化了,但实事上还是弱化了很多的。
同时,提升年级主任为学校“中层干部”,给予学校中层领导待遇。这在全国来说也算是个创举,因为年级主任在全国所有的中学来说,都是基层干部,年级主任要即抓原来的德育工作,更要抓好全年级的教学管理工作,这还不够,又为年级主任配备一个副手,设立年级副主任,分担年级主任的教学管理工作,主要负责年级教务,教师工作检查情况等等,领导是很想用好年级主任这一角色来贯彻落实他们的管理意志的,领导还特别下达文件,说年级主任负责年级各项工作,要像学校校长一样管理本年级事物,给人的感觉权力很大的。但高三上学期,学校评选优秀班主任、优秀班级一事,我们两个年级主任,完全不知情,更无发言权,做为班主任直接管理者,最了解班主任的应该就是年级主任了,竟然连优秀班主任、优秀班级评选的知情权都没有,又哪来的话语权,仅从此一点,年级主任的角色,只是领导用来传达指令的工具,是督察督促大家是否完成工作的一个工具,而不是一个中层领导者。但他们又要你做为一个领导者,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积极去承担、去担当,所以在这里,如何把握自己,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也常常出现我们一主动往往就出错的局面。唯有听话干活,是最好的工作状态,是最好的担当。这就是领导想要的中层干部。
也许领导想要的中层干部是这样的角色:
工作中,最困难最尴尬的事情在于,你认不清自己的角色与位置,你拿捏不准领导的意图,这是情商、智商双低的表现。一个有志于向上发展的人,必须先会听话干活,隐忍收敛,直到自己有一天达到了拥有自己话语权的资格,否则你将永远成为他人意志的落实工具,这就是我们多数人的人生意义。这个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存在,就是这样的存在。在这种存在中,每个人各自找寻着自己活着的意义,以实现内心的平衡与安稳,而那些内心有想法的人,要么压抑自己的想法,要么自己成功创业,去压抑别人的想法。就看谁的想法更能带来价值,更能带来利益,那么谁的想法就会有出头之日的可能。否则就老老实实地听话干活,老老实实地做他人意志的执行工具,以此体现自己的生命意义。
扁平化管理,大大区别于行政化极强的金字塔式的官僚管理。官僚管理,特别强调每一级有每一级的职责与任务,责任分明,从上至下,逐级下达,从下至上,逐级上报,特别忌讳的是跨级反映问题。可以说中国绝大部分组织机构,都深受这种管理形式的影响,大至社会国家,小到学校班级,无不如此。其弊在于,效率低下,部门间配合力度不够,其利在于结构稳定,人人责任分明,如果上级对下级干涉不大的话,很有利于下级人员发挥个人主动性,且形成了一种人人向上负责的心理,对于事业心强的人会有逐级上攀的动力。
而扁平化管理,无疑没有官场规则,要的是命令执行,要的是效率提升,要的是下级的铁杆跟随与绝对服从,要的是上下一体的高度集中。而中层在这一扁平化中,只能做好服务工作,协调工作,督促检查工作,其实际的管理权利已被“扁平化”直接压平,只起过度、衔接作用。这就特别需要中层干部如何认准自己的位置与作用。但可悲的是,推行扁平化管理的人,并不见得是真正了解扁平化管理,或者在整个管理团队中,大家并不真正了解扁平化管理,只是知道一个概念就大力推行了,用金字塔式的管理思维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常常会带来很多的尴尬。但是如果经过认真研究学习, 把二者结合,应更符合管理的实际。
如果将金字塔式管理与扁平化管理相结合,削减中间层级,整体大层扁平化,部门管理官僚式,注意这里的“官僚式”是不含贬义的,只是一种形式的描述。让部门管理者能找到管理者的角色,把部门管理的官僚式管理,转化成“研究型扁平化团队式管理”,就会大大调动每一个人的工作能动性。
比如:
决策层的职责是下达目标,明确任务,指明方向。
然后直接交由操作层,操作层中,无论是年级主任,还是班主任,备课组长,甚至一线课任教师,一起形成了一个“学习型组织”,即对决策层下达的目标、任务、方向进行研究、解读,然后实施,进而进行结果检查、反馈、闭环。
年级主任、班主任、备课组长、课任教师关系扁平化,构成一个平等的学习、研究、执行关系,这个关系需要好好养护才行。
当然事情绝非如我想象,毕竟位置决定人的思维,在一个低位置上,无论如何思考整体都很难做到客观准确地判断,且思考太多,也并不利于做好自己当下要做的事情。
但扁平化管理与金字塔式管理,则是很值得每一个人深入研究学习的。
扁平化管理,比较准确的说法是:指通过减少管理层级、压缩职能部门和机构、裁减人员,使企业的决策层和操作层之间的中间管理层级尽可能减少,以便使企业快速地将决策权延至企业生产、营销的最前线,从而为提高企业效率而建立起来的富有弹性的新型管理模式。它摒弃了传统的金字塔状的企业管理模式的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和矛盾。
扁平化管理是企业为解决层级结构的组织形式在现代环境下面临的难题而实施的一种管理模式。当企业规模扩大时,原来的有效办法是增加管理层次,而现在的有效办法是增加管理幅度。当管理层次减少而管理幅度增加时,金字塔状的组织形式就被“压缩”成扁平状的组织形式。
扁平化管理,要的是决策层与操作层直接互动,减少中间环节。
我最早接触这一理念是在汉东省教育厅关于校本课程课题小组研讨会上学习来的,省教研室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组长当时为我们开了一个校本建设管理讲座,其中就专门提到了两种管理方式的区别,即扁平化管理与金字塔式管理之间的区别。而扁平化管理组织,在企业管理领域,又称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美国管理圣经《第五项训练》的作者彼得圣吉提出的一种管理方法,这与我研究的系统思维密切相关。
当初我对此还没有概念,且如何操作完全没有感觉,但当我意识到将这种管理建立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科技的基础上时,这种扁平化管理便有了用武之地,决策层与操作层便可以实现最及时最有效的信息沟通,中间环节就可以大大省去。
也正因此,领导最初充分运用QQ群,后来又充分运用阿里集团开发的办公软件——钉钉,这直接让扁平化管理有了现代网络技术的支撑。
这相对于传统的金字塔式官僚直式管理,是一种大大的飞升。管理成本、沟通成本大大降低。
但可惜的是,领导对这一管理模式只做了概念介绍,而没有成型的培训,参与其中的领导干部面对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完全找不到北。里面的很多观念与技术操作只怕提倡者也只是知道个概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