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友会简诗词国学与传统文化
诗仙的崇高理想是什么?可惜李白终极一生也没有实现

诗仙的崇高理想是什么?可惜李白终极一生也没有实现

作者: 老街味道 | 来源:发表于2019-02-13 07:42 被阅读2次

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李白有没有崇拜的人?会是谁呢?

前言

无论是否承认,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偶像,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下意识地以此人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自己的目标,虽然这个目标可能遥不可及。诗仙李白也不例外,在他的诗里写过不少人物,但是我感觉他真正崇拜的、或者说”长大后我就想成为你“的有那么特殊的一类人。

这种人取得的成绩,李白一生也没有实现过,所以李白会在归隐多年以后仍旧为了这个目标而出山。这一类人功成名就后的选择就是李白的最终梦想,可惜对于诗仙来说却永远只是没有实现的梦想。

我们先看看李白作品里曾经提到的各路英雄人物。

一、《夜泊牛渚怀古》令人羡慕的袁宏

李白年轻时写过一首《夜泊牛渚怀古》,疑作于开元十五年(727年),那年的李白26岁。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这首诗被蘅塘退士收录在唐诗三百首里,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特别点过名,这是一首著名的全篇不对仗的五言律诗。

第四句的空忆谢将军是指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官镇西将军。李白在这首诗可不是自比谢将军,他羡慕的是受到谢尚赏识的袁宏,抒发的是自己不遇知音的深沉感喟。

《世说新语·文学》中的袁宏"倚马千言"、出口成章:

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年轻的李白自比于袁宏:我也有同样的本事,为什么没有人赏识呢?

二、《留别王司马嵩》李白的理想

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701年—762年)已经33岁了,唐玄宗李隆基年号开元二十年冬(公元732年),李白求仕不得离开长安,游坊州时与王嵩、阎正字唱和,其中有一首《留别王司马嵩》:

鲁连卖谈笑,岂是顾千金。陶朱虽相越,本有五湖心。

余亦南阳子,时为梁甫吟。苍山容偃蹇,白日惜颓侵。

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西来何所为,孤剑托知音。

鸟爱碧山远,鱼游沧海深。呼鹰过上蔡,卖畚向嵩岑。

他日闲相访,丘中有素琴。

这是一首五言古风,诗中的人物有鲁仲连、范蠡、诸葛亮、秦丞相李斯,前秦的王猛,其中“余亦南阳子,时为梁甫吟”,自比于诸葛亮。理想就是“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

33岁,对于古人来说已经不年轻了,据说李白因为商人家庭的原因不能参加科考,求仕无门,终南捷径走的也辛苦。不过他的交游越来越广,名声也越发显赫,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自比于“南阳子”的李白,终于通过道士和公主的门路,来到了唐玄宗的身边。

三、《行路难 》 姜子牙、伊尹、宗悫

这首诗创作时间有争议,有人认为是李白30岁左右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无成而归之时所作。多数人比较认可乾隆十五年御定《唐宋诗醇》的说法,是李白被“赐金放还”后所作。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希望自己能够像古代那些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他并没有被唐玄宗重用,两年后因受到谗毁排挤而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长安。不久作了《行路难 》三首:

其一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闲来垂钓碧溪上,是指姜子牙。姜尚在年老穷困之时,借钓鱼的机会受到周西伯赏识,为周武王平定商纣立下了汗马功劳。

忽复乘舟梦日边,是指伊尹。伊尹出身低贱,他作为陪嫁奴隶的身份来到汤王身边,竟成了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之师,最后辅助商汤灭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虽然离开时长安,但是心中理想的火焰一直没有熄灭,他相信总有一天要他会像南朝宋时宗悫(que)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宋书·宗悫传》

四、 永王东巡歌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李白离开长安后11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唐玄宗狼狈逃离长安,太子李亨即位平定叛乱。唐玄宗不甘心就这么成了太上皇,分封诸皇子分领天下节度使,消弱唐肃宗李亨的权利。

57岁的李白一时头脑发热接受了永王李璘的招募,跟随永王李璘擅自率领军东巡,意气风发的李白以为自己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 特意作《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略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诗中李白自比于谢安,谈笑间淝水一战击退苻坚,又自比诸葛亮,身居帷幄之中,指挥胡人听从调遣收复长安。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永王不服从唐肃宗管理,叛乱被擒,写了“军歌”的李白获罪流放夜郎。一场大梦终于破灭了。

五、李白最崇拜的似乎是这个人

有一个人物,李白在诗中屡次提起,例如《古风 其十》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在刚才的《留别王司马嵩》中也提到:鲁连卖谈笑,岂是顾千金。《赠崔郎中宗之》中也有:鲁连逃千金,圭组岂可酬。这个让李白认为可以”拂衣可同调“的人,就是”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的鲁仲连。

《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列传》:

鲁仲连者,齐人也。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 ...............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军,秦军遂引而去。 ……于是平原君欲封鲁连,鲁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

齐国的高士鲁仲连是战国第一流的人物,一生不好做官,却喜欢为人排难解纷。他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赵国抗秦,解了邯郸之围。一封信说的燕将自杀,帮助齐国攻克聊城。事后却不肯受赏潜逃到海边隐居起来。李白写鲁仲连的诗多达十几首,说鲁仲连是李白的第一偶像应该不过分。

结束语

在李白的诗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他屡次表达出同一个意思:

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赠韦秘书子春》

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 《留别王司马嵩》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可以看出,李白的理想不仅仅是建立丰功伟业,而是建立丰功伟业以后,“功成还旧林。”唐以前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名人有张良、范蠡和鲁仲连。这三位都曾经出现在李白的作品中,无论是这三人哪一位的功绩,李白都只能望之兴叹。没有”功成“。又如何潇洒地拂衣去、还旧林、去五湖、一投钓呢?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可惜李白有报国雄心没有政治头脑,安史之乱后却站错了队,没有把命丢在夜郎就算不错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唐朝的第一流诗人中只有高适政治成就最高,当年永王东巡时,高适可是站在李白对面阵营的领军人物之一。

终极一生,李白也没有实现自己”功成谢人间、归旧林“的理想。

当然,老街的理解是一家之言而已,未必准确,欢迎大家指正讨论。

@老街味道

唐朝诗人因一首充满正能量的新年诗 换来一次升职加薪

古诗中的杨柳和杨花是什么植物?你能不限体裁作几首咏柳诗吗?

杜甫七律阁夜赏析 浅说诗圣这首诗中的两种诗病

相关文章

  • 诗仙的崇高理想是什么?可惜李白终极一生也没有实现

    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李白有没有崇拜的人?会是谁呢? 前言 无论是否承认,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偶像,在生活和工作中...

  • 谪仙人传奇―1、前序

    李白,诗仙。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该传奇以李白一生为引,演义传奇。 忙里偷闲,开始写一个长篇神话小说。 实现自己...

  • 杜甫死里逃生,他乡遇故知,写下一首千里绝唱

    杜甫的一生是凄苦的。他虽然生在大唐,却没有诗仙李白那般的幸运。处于大唐盛世时期的诗仙李白,每日游山玩水,把酒言诗,...

  • 人生得意须尽欢

    以前学习李白的诗歌的时候,老师总会谈到李白的洒脱,李白的一生浪漫惊奇,让人艳羡,后人也称他为“诗仙”,以前觉得这不...

  • 诗仙李白

    诗仙李白 文/诗缘 李白醉酒诗兴发, 遗作存世留佳话, 唐朝至今千百年, 有谁与之比高下?

  • “诗仙”李白

    若不是一贬再贬,这位大诗人也不会有那么多恒世之作横空出世,也不会被誉为"诗仙".所以这对李白来也未尝不是...

  • 诗仙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

  • 诗仙李白

    李白 浪漫主义诗人 这一生 云游四海 浪荡天涯 漂泊不定 潇洒不羁 四位女子 何其有幸 得这位大诗人的驻足停留 入...

  • “诗仙”李白

    古今往来无数王侯将相,在繁华落尽的嗟叹里,消散于滚滚红尘,而他却用灵动飞扬豪气纵欲过横的浪漫诗韵,独步千年沧桑留下...

  • 诗仙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仙的崇高理想是什么?可惜李白终极一生也没有实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fr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