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比喻为例(教育杂文)
王浴海
就以学比喻为例吧,单学定义,恐怕用不了两分钟;深化一下,什么明喻丶暗喻、借喻以及借喻与借代的区别等等,恐怕也用不了20分钟;再分别各举一例呢,大约30分钟足够。这样学来的语言学知识,临考前如果遗忘,查查修辞书刊,只需一、二分钟便可以了。然而,要使其转化为自已说丶写的语言表述能力,那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了。比喻,向来有“艺朮中的艺朮“之称,多少语言的能工巧匠,运用它创造了多少语言的奇迹呵!
“呵!巍巍万里边防线,满弓的弦上有多少支闪光的箭!"(李瑛《静静的深山》)
多么奇妙的诗句!
“智慧是生命的精神,是它的灵魂;而诗呢,是生命的笑,是它明亮的凝眸……"(《别林斯基论普希舍金的抒情诗》)
多么形象的思维!
“沉湎于追求物质享受,就等于给飞鸟的双翅系上了黄金。“(王通讯雷祯孝《试论人才成功的内在因素》)
多么透辟的见地!
“那个小小的眼晴还没有呆滞,在浓眉底下转来转去,恰如两只小耗子,把它的尖嘴钻出暗洞来,竖起耳朵,动着胡须,看看是否藏着猫儿或顽皮的孩子,猜疑地嗅着空气。"(鲁迅译果戈里《死魂灵》)
多么生动肖像描写!
仅此几例,即可想而知“这用之妙,存乎一心",首先是感觉感悟,而后才是技巧。观察力丶想象力、分析力不达到一定程度,即使把定义倒背如流,也难以产生上述妙语佳句。事实是,生活中,背不下来比喻定义,分不清借喻与借代区别,而却能把比喻这种修辞方法运用得惟妙惟肖者,大有人在。试举几例:
“那人说起话来没完没了,象个漏水的瓢。”
“那人象刚下个蛋的母鸡似的,兴奋得通红个老脸,哇啦哇啦说个不停。"
“那秋天的高粱,就跟喝醉了酒的红脸大汉似的,喝喝咧咧喝喝咧咧直晃当。"
事实就这么明摆着,学比喻如果是为了考试,那自然是以背定义、复述辞书为好。如果是为了应用呢,那自然是应以多练为好。二者都有个效率问题,哪种效率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呢?这就要看学比喻的目的了。显然,学比喻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就语言文字而言,我们学习的目的,只能是“端在达意"(叶圣陶),“辞达而已矣"(《论语》)。因此,我们所要追求的,应该是第二种效率。然而,我们的许多语文课,教者学者殚精竭虑所追求的,恰恰是第一种效率。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大多数不过关"的一个主要弊端: 公式化、概念化。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要想获得语文教学的高效率,就必须把课堂与社会丶知识与生活丶读书与运用紧密结合起来。
原载1983年12期《北京教育》月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