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代诗人: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想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当孩子听到贺知章的时候,马上眼前一亮,我知道他想说什么?于是我鼓励:你是不是想到了贺知章的另外一首诗啊?
学唐诗《回乡偶书》他说: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呵呵,是的,成功回忆,一下子,孩子的成就感就上来了。他开始唱:
啦 啦啦 啦 啦啦 啦啦 啦啦啦 啦!
啦 啦啦 啦 啦啦 啦啦 啦啦啦 啦!
啦 啦啦 啦 啦啦 啦啦 啦啦啦 啦!
你真搞笑!!!
背诗,我们同样可以很快乐,不是吗?
鬓毛衰,这个词孩子不理解,于是就解释给他听。他以为自己懂了,以为记住了,但是,事实上,没有经过无数次的重复,是记不住的。
后面两句我们是通过表演的形式把它记住的,孩子扮演回家乡的贺知章,而我扮演儿童,当然,角色不是我选的,是孩子定的。
经过生动的表演,我们很快就把这首诗记住了。
学唐诗《回乡偶书》其实,不光是鬓毛衰之后的人回家乡是这种景象,我们成家在外的人,几年之后回家乡的感觉何尝不也是这样呢?
回去之后,周围到处都是自己熟悉的语言,那种美好的感觉,就是容易让人感动的。
环境最好还是小时候的环境,当然,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通过环境来回忆童年的点滴,那是很难的。
剩下的,就是那些乡亲们,一句句问候,一声声祝福,听着也是暖心的。但是,我是不愿多待的,因为从小,我就不愿在那个地方久留,尽管知道那里并不贫穷。
我向往新生活,我渴望逃离。
只是即使那样,每次回去,我的内心还是喜悦的,短暂的喜悦,见到一花一草之后的兴奋,见到儿时玩伴时候的亲切,听到耳畔熟悉声音时的感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