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大家好,在今天的开始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2014年4月18日晚,青年学者,南开大学传播系某教授在对外贸易经济大学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讲,临时更换场地,被校方老师批评,微博直播了整个波折过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私聊删除在演讲结束后对外贸易经济大学副处长当面开始批评这位教授说:“熊先生,我为什么不叫你老师而叫你先生?因为我就是本校的一位老师,第一次见面,我觉得你讲的和书里写的相差很远,讲座听得多了,这讲的是什么啊。”
看到这里许多读者可能会认为,这件事对于这位熊教授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他肯定会为自己辩解。因为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对别人的批评耿耿于怀,更何况是初次见面的陌生人呢。然而这位熊教授在微博向同学们道歉说:“今天充满喜悦,没有遇到麻烦,只是看了场演出。”
从这一事事件可以看出这位熊教授的思想并没有束缚在过去的挫折中,而是以坦然的胸怀去接受,并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自己,是自己更充实更自由,那么他是谁呢?
他就是《自由在高处》的作者熊培云。《自由在高处》这一书主旨在于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宽创造、积极生活。美国演员帕特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而熊培云说:“不自由,仍可活。”自由与自救是本书的方向与重点,今天我主要讲的是自由。
每当我们打开手机,消息框就会弹出许多垃圾新闻,如杨丞琳和郑爽谁穿牛仔裤更好看?某明星穿20CM的高跟鞋被偶遇,某明星出轨离婚等等。细想,其实这些远在天边的事情与我们的生活毫不相干。上世纪初乡村建设家的安阳初曾将免于愚昧和无知的自由视为第五大自由。
几十年后,197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索尔仁尼琴还注意到另外一种自由——除了知情权外,人也应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过多。
它意味着我们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于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打开几个网页,关掉,一天过去了。打开无数个网页,关掉,一辈子过去了。事实上,我们懂得要守住自己的“第六自由”。
没事我们可以种种花,给自己做一份美食,坐在阳台上看看书听听音乐晒晒太阳。而不是坐在电脑前与垃圾新闻抱城一团,把宝贵的光阴都花在互联网上,花在与我们人生毫无关系的垃圾新闻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