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继续阅读《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今日读到一个有趣的故事,特别佩服故事中人的做法。摘抄如下——
王夷甫与裴景声志好不同,景声恶欲取之,卒不能回。乃故诣王,肆言极骂,要王答己,欲以分谤。王不为动色,徐曰:“白眼儿遂作。”
这里讲到两个志趣不同的人,一人诽谤另一人而另一人不为所动,只答一句:“白眼儿遂作。”
这句话直接逗乐我。那个挑起是非的人想获取关注,结果一番作为之后竟然丝毫未掀起涟漪,不知作的人是否会恼羞成怒。
现在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主动故意捏造是非挑起事端,只是我们很难做到王夷甫的淡然处之。
魏晋的雅量实在是值得我们仔细品味与反思,当我们遇到各种不友善声音时,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又想起一个实验,一名老师让一名学生做一个非常夸张的造型,在当天课程结束后问其他同学有没有注意到那个夸张的造型,得到的关注度结果比那个同学的自我感觉低太多。
正如这两位古人,一人诽谤,另一人不为所动,恰恰让诽谤的人如跳梁小丑而对自己毫无影响。
希望我们每一人都能像王夷甫这般泰然处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