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曾国藩(96)
第十三章
湖湘人才之喤引 大清陶澍第一人(下)
夜己深,霜满地,仍在青灯下批阅试卷,为国选才。薛福成曾评价说:“(曾国藩)其取之也,如大匠之门,自文梓楩楠以至竹头木屑之属无不储。其成之也,始之以规矩绳墨,继之以斧斤锥凿,终之以磋磨文饰。其用之也,则楹栋榱棁、椳闑扂楔,位置悉中度程,人人各如其意去。斯所以能回乾轴而变风气也。”
正因为曾国藩善于发现、使用、培育人才,当才大批人才才团结在曾国藩的周围,为其所用,曾国藩的功业也才能成功。
道光十九年(1839年),陶澍62岁病逝于两江督署(与曾国藩同岁同地而逝,颇为巧合),赠太子少保衔,谥号"文毅",入祀贤良祠。著作有《印心石屋诗抄》、《蜀輶日记》、《陶文毅公全集》等存世。
更有明清史大家孟森先生指出:“嘉道以后,留心时政之士夫,以湖南为最盛。政治学说,亦倡导于湖南,所谓首倡《经世文编》之贺长龄,亦善化人。而陶澍以学问为实行,尤为当时湖南政治家之巨擘。”嘉庆、道光年间,社会矛盾逐渐尖锐,王朝危机开始显现。于此相对应的是,明末清初之际的经世致用思潮再度兴起。陶澍呼应社会要求,倡导改革,推崇经世致用,强调“实学”、“实用”、“实行”,并积极引领这种学风,成为经世致用思潮的领军人物。
在当时,受到他的思想影响,涌现出一大批经世致用的著名学者、官员,如魏源、龚自珍、林则徐、贺长龄、包世臣、姚莹等,这些人同样影响了此后的历史走向。尤其是林则徐,对陶澍十分尊崇。
陶澍六十大寿时,林则徐撰写三十首七律诗祝贺——注意,是三十首,不是三首!诗中充满晚辈后学对其的仰慕之情。陶澍病逝后,林则徐在广东任上含泪写挽联遥悼:
大度领江淮 宠辱胥去 美溢终凭公论定
前型重山斗 步趋靡及 遗章惭负替人期
陶澍与魏源既是世交,又是长期的幕宾关系,魏源的思想变化、成长与他密切相关。魏源后来把他的治学、治国理念与思想在湖南传播。其中受到影响巨大的两人是王闿运和皮锡瑞,王闿运的学生廖平的思想,直接影响到了康有为;而皮锡瑞的思想则更多地影响了谭嗣同和杨昌济。再有,众所周知,杨昌济有个得意门生,就是曾用笔名为“二十八画生”的青年M.a.o.教员他老人家!
陶澍(1779-1839),曾国藩(1811-1872),左宗棠(1812-1885)三人先后都任过两江总督,左宗棠的长女孝瑜嫁给陶澍的独子陶恍为妻,即曾宪琪女士的外太婆,曾国藩是曾宪琪女士的祖父曾广钅容(曾纪鸿之子,曾昭楗之父) 的祖父,陶澍是外公(陶榘曾,之女名希庆,即曾宪琪之母)的祖父,三位都是清代显赫重臣,他们都是名门贵族,可以说,后辈的联姻,是陶曾思想的影响,是陶曾思想的完美结合。这是后话,此时暂且按下不表。
据《清史稿》称:陶澍为“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其改良社会的措施“垂百年之利”,可以说是恰如其分。
此公可谓是履历丰富,官位高阶,威名远扬。但,这只是他在官场中的足迹,如若述及他对于湖南之作用、对湖南士子的影响,可真的是一位肇始湖南、甚至中国人才的启蒙式人物。
总之,陶澍与"湘军三杰"(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关系十分密切,他在理学经世思想、改革思想、吏治思想、人才思想、爱国主义思想等方面,对"湘军三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湘军三杰"可认为是陶澍思想与事业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从本章获知,陶澍与贺长龄、魏源曾有约定共同推动湖湘人文之发展。那贺氏与曾氏何干呢?欲知后事如何,敬请关注后文。
附:后世对其评价
嘉庆帝:放尔南漕矣,尔尚有良心,肯说几句正经话。
道光帝:①端直宅心,勇敢任事,起家词苑,迁职言官。②器资端亮,学术淹通。
林则徐:大度领江淮,宠辱胥忘,美谥终凭公论定;前型重山斗,步趋靡及,遗章惭负替人期。
张之洞:道光以来人才,当以陶文毅为第一。
赵尔巽:学有本源,察吏治民,严而能恕,所至政无不举。陶澍治水利、漕运、盐政,垂百年之利,为屏为翰,庶无愧焉。道光中年后,海内多事,诸臣并已徂谢,遂无以纾朝廷南顾之忧。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其信然哉!
萧一山:①不有陶澍之提倡,则湖南之人才不能蔚起,是国藩之成就,亦赖陶澍之喤引尔。 ②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固皆标榜经世,受陶澍、贺长龄之薰陶者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