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童年里有时候心里的不舒服是因为被触及了叫“自尊心”的东西。
小一是家里的老幺,长相秀气,身材干瘦,女孩儿。小哥哥长她两岁,霸道得很,小一常常被哥哥“教育”,向大人告状时得到的回答总是:你不要理他,你是乖女孩。小一得不到大人的支持,心里全是气,却也听话,小孩子家家又能气多久呢!关于哥哥的任何举动都学会忍让了,常常是委屈得直哭,在内心里很不喜欢哥哥,对大人的偏颇也心存芥蒂。可又有什么办法呢,是自己爱生气啊,大人都这样评价她。可是得忍,对于任何的评价都得忍。
每次去到外婆家总会因一群男孩子而受委屈,生气的时候便不愿意理会任何人。大家的重心总是在男孩子身上吧!看,男孩子多勇敢,敢爬树摘枇杷给大家吃;看,男孩子多豪放,相邀下河游泳好欢乐,就算“砍了人家的树”、“掰了别人家玉米苗子”、“打了别人家小孩”之类劣迹也在日后成为了光荣事迹。舅舅开玩笑地给小一起了外号“气包”,谁叫小一爱生气呢!对于这个称呼,男孩子们如获至宝,嘲笑的时候便是好法宝。每次耳朵里灌满这两个字,盯着说话人一脸的笑,小一的气更加旺盛,感觉自己整个身体都抖起来,好几次差点克制不住自己。但她没有说话,硬生生憋住了气,要是气了就是名副其实的“气包”了。后来,小一整个人都被隐忍控制,她发誓要比眼前的人过得好;同时她的内心灌满无法言说的哀伤。
去到外婆家,小一最爱待的就是外婆的邻居家,因为邻居家小姐姐喜欢她,邻居爸爸妈妈也欢迎她。只有在邻居小姐姐那里,小一才感受到了孩子之间的那种温暖和爱,只有女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才是真实开心的。邻居小姐姐分享她的任何美好的东西给小一:漂亮的裙子,可爱的洋娃娃,还有各种美丽的小玩意。她们分享各自的心事,小姐姐也有伤心的时候,每到这时他们就爬到山坡上吹风,把不痛快都说给风听,然后刮到四处散开,回到房子里又是开开心心的两个小女孩。
逐渐长成大姑娘的小一个性不张扬、不勇敢,是老师眼里的乖巧学生,跟朋友们在一起也是最不起眼的那个;小一甚至总担心自己被贴标签,更是无法战胜内心的自卑感。考大学时小一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她选择了千里之外的院校,只有过年的时候回次家,大家相安无事。视野开阔后,小一去了许多地方,做义工、山区支教,打工实习,走南闯北,性格开朗了许多,大学给了她一个发展自我的机会,一个重拾自信的机会。
也许,像小一这样的女孩儿内心总是渴望做个大大咧咧、热热闹闹的自己的,隐忍的性格使她们不轻易踏出去,心门很窄,情绪四溢。或许你讨厌这样的人,因为他们实在是没劲,常常好像除了自己谁也不爱,有时又好像没来由的黏人。他们只是缺少关心和爱吧,可偏偏这个世界没有谁那么有耐心去倾听他们,他们的听众只有自己,亦或山间的风、笔下的纸、夜晚的酒。一旦他们开朗活泼起来,又能展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俗世的洒脱。
我想,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复制一个像你一般的人儿,而是培养一个独立的人格,男孩儿、女孩儿都该有自己的个性,我崇尚平等,女孩儿不该过分隐忍,男孩儿不该过分强势,任何自卑和自负带来的成长经历都是煎熬苦涩的,健康的心理环境对人的塑造更加重要。
很庆幸小一学会善待自己,哪怕一些煎熬的岁月总是碎片化渗入往后的日子,但放下,才能走得更远,让再艰难的岁月也闪现温情的光;放下,也是最自己的尊重。
~End~
网友评论